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承擔起阻止戎狄東出太行襲擾大周王朝京畿之地的重任。
自建國以來,邢國確實是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這個重任,不斷與太行山一帶的戎狄部落長期征戰。
作為元侯級別的大國諸侯,邢國經常與齊國、魯國、晉國、衛國甚至燕國組建聯軍,沉重打擊戎狄部落,為拱衛大周王朝立下了赫赫功勞。
但是,歷史演進到了春秋,戎狄入侵中原越來越頻繁,不少戎狄武裝戰鬥力越來越強,對邢國這樣視戎狄為仇敵的中原諸侯帶頭大哥自然是痛下殺手,故不斷向邢國發起進攻。
就這樣,飽受戰火之苦的邢國在多次受到戎狄侵犯後,國力日漸衰落。
到後來,邢國甚至被一支侵入中原的戎狄武裝給滅了國。
這些故事,我們稍後會講。
第六子第七子第八子,分別封於茅國、胙國和祭國。
反正,當時周公旦共有八個兒子,人人都有封國。
這樣一來,魯國始封君魯文公去世後,根本無法將君位傳給自己的弟弟,只好傳位於自己的嫡長子,即魯考公。
這就是第一次魯國國君繼承辦法,嫡長制。
魯考公去世後,其國君之位就給了其弟弟公子熙,這便是魯煬公。這就是第一次兄終弟及制。
魯煬公傳位於其嫡長子公子宰,即魯煬公。於是又恢復到了嫡長制,也是第二次嫡長制。
魯煬公之後傳給了兄弟公子宰,即魯幽公,這就是第二次兄終弟及制。
也就是說,魯國實施的是兩種繼承製度相繼更替的辦法!
而且,歷代以來,魯國就是這樣,非常順利,誰都沒有意見。
但是,我們已經講過,天子周宣王卻開玩笑似地從中攪了一把局,將魯國這種特殊的繼位法給打亂了。
那就是魯武公時期,按理魯國已經輪到了嫡長制,即魯武公去世後,魯國國君之位應由其嫡長子公子括繼承。
但天子周宣王卻偏偏惡作劇了一下,居然指定由魯武公次子公子戲繼承君位。
天子令已下,魯國人有什麼辦法?只好遵照執行。
這使得一個人非常不滿,那就是魯括的兒子伯御。
他一直認為,魯國的國君之位是自己老爸的,現在就這樣沒了?
老爸懦弱認了命,老子可不認命。
於是,魯國曆史上就出現了第一次弒君奪位,伯御直接造反,把已經當上國君的魯懿公給幹掉了,自立為國君,即魯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