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曲在古》第二十五章:詩歌的力量
隨著孩子們詩歌才華的傳播,村子逐漸引起了外界的關注。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卻降臨了。
村子附近的河流因為連續暴雨而決堤,洪水淹沒了大片農田,許多村民的房屋也被沖毀。面對這一困境,大家陷入了恐慌和無助之中。
就在這時,有人提出可以向外界求助,但如何能讓更多的人瞭解村子的困境成了難題。
“我們需要一種能夠快速傳播訊息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遭遇,來幫助我們。”村長憂心忡忡地說道。
這時,一直在思考的李逸飛站了出來,“我們可以創辦一份報紙,把村子的情況詳細地寫在上面,然後分發到周邊的城鎮。”
這個提議讓大家眼前一亮,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問題:沒有印刷裝置、沒有撰稿人、沒有發行渠道。
然而,孩子們站了出來。他們紛紛表示願意用自己所學的詩歌來撰寫文章,描述村子的美麗和如今的困境,喚起人們的同情和幫助。
在戴浩文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開始認真地創作。他們用真摯的情感和生動的文字,描繪出了洪水肆虐後的慘狀,以及村民們的堅強和對未來的期望。
經過幾天的努力,第一批報紙終於出爐了。雖然排版簡陋,印刷粗糙,但字裡行間充滿了真情實感。
李逸飛和一些年輕人帶著報紙,奔赴周邊的城鎮。他們在集市、驛站等人員密集的地方分發報紙,向人們講述村子的遭遇。
報紙的出現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人們被孩子們的詩歌和文字所打動,紛紛表示願意伸出援手。
一些商人捐贈了糧食和衣物,工匠們帶來了工具和材料,幫助村民重建家園。還有一些學者和文人,看到孩子們的才華,決定留下來,為村子的教育和文化發展貢獻力量。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洪水漸漸退去,村子開始了重建工作。
孩子們的詩歌依然出現在每一期的報紙上,他們記錄著重建的過程,歌頌著人們的善良和團結。
這份特殊的報紙不僅成為了村子與外界溝通的橋樑,也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了這個充滿詩意和希望的地方。
隨著時間的推移,村子的名聲越來越大,吸引了更多的人前來參觀和學習。孩子們的詩歌也被更多的人所喜愛,成為了這個地方獨特的文化符號。
而這一切,都源於那份承載著希望和力量的報紙,以及孩子們那顆充滿熱愛和勇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