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一定還你以真誠 (第3/6頁)
劉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少的時候總喜歡特立獨行,用無所謂的態度去對待本該認真的東西,以為這樣就可以與眾不同。其實,這隻會讓我們離真實的世界越來越遠。
第二天,我立刻剪了寸頭,雖然難看,卻避免了讓全校人很遠就指指點點,剛開始特別不習慣,感覺整個人的五官完全暴露在了別人面前。可是,人長一張臉不就是為了讓別人記住你嗎?無論再狼狽,再難堪,再興奮,再感動,我只有揚起自己的臉,你才能知道我是誠心實意在道歉還是百分之百在感謝。你看得到我,你才能明白我的喜怒哀樂,你看得到我,你心裡才會一直記得我。
後來,我發現,當我迎頭而上的時候,誤解的聲音似乎漸漸變小,就像逆水行舟,一開始總是很慢,但當船正常執行,阻力自然就會小很多。現在回頭來看,你不需要立刻被理解,也不用著急去妥協。時間能證明一切。只是年輕的我們,還不認識“時間”這位朋友,所以才會遇見麻煩就著急地下結論。
人與人的關係不是數學公式,非黑即白。不能被理解的,只要你堅持下去,時間長了,別人自然就能理解了。你不妥協的,只要你有理有據,時間長了,別人也自然會尊重你的想法。只是我們常在一開始就為別人而改變,久而久之,你變得不像自己,變得連自己都認不出自己,那怎麼還能指望別人認得出你呢?
既要速度,也要溫度
有一種孤獨是下定決心選了一條要走很久的路,卻發現是個死衚衕。
有時繼續走是因為勇氣,有時一直走是因為慣性。
區分兩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停下來,看看四周隔壁,掠過疾風。若熟悉,只能改道,若陌生,繼續探尋。
將近兩個月,沒有記錄下任何文字。
硝煙散盡,除了一地搏命得到的廢棄彈殼,什麼都會忘記。
其實並不是不想記錄,也不是沒有時間記錄。
而是事情發展得太迅速,應接不暇,來不及感受就被海浪帶來的泡沫所淹沒。
試想我40 歲的時候,也許會感嘆,那時那個年輕的大叔正在進行人生鉅變的轉折吧。他焦慮地對待任何一個工作的機會,沒有多餘的時間思考,研究每一期臺本,把要說的話一字不漏地寫在紙上。有人問他:“你怎麼可以用那麼快的語速說那麼多言簡意賅的話?”他想了想說:“因為……我……都…&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