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物。我的功勞是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其變成實用的肉類生產技術。你知道,用自然方式生產動物性蛋白,相對於同樣熱量的植物性蛋白,大約需要消耗三倍的能量。並不是能量守恆定律在這兒失效,而是把大部分能量消耗到動物的生理活動上了。現在用我的方法生產動物性蛋白,一點兒不比生產植物性蛋白昂貴,因為在我的技術中,並不需要動物奔跑和求偶,不需要心臟搏動和新陳代謝。”
“太好了。這種肉食什麼時候能推向市場?”
“其實今天就可以。不過在推向市場前,我想讓它盡善盡美。還有一個次要問題需要解決──口感。”
“口感?據我推想應該不成問題,這種真正天然的人造肉肯定具有天然肉的口感吧。”
“你說得不錯。但有了這項技術,我們可以對口感提出更高檔的要求了,比如,可以用同樣低廉的成本生產鯊魚翅、熊掌或飛龍肉(東北密林中一種飛禽,肉質最美)。”
“哈哈,聽你這麼一說,我已經垂涎欲滴了!飛龍早就基本絕種,你爺爺這輩子別說沒吃過,見都沒見過。我盼著哪天你給我端來一盤。孩子你笑什麼?已經帶來了嗎?別給我賣關子了。”
“爺爺,區區飛龍肉算什麼,還有比它更好的美味呢。來,你嚐嚐這種肉食。”
“這就是人造肉?從肌肉纖維來看,與天然肉毫無二致嘛,讓我嚐嚐。啊呀,真的非常鮮美,肉質絕頂細嫩!我從來沒吃過這樣的美味。告訴爺爺,這是什麼肉?”
“爺爺,這就是我今天回來的目的。除了為你祝壽,還想在你身上汲取勇氣,就像我38年來一向做的那樣。我把話頭扯遠一點兒吧。眾所周知,人類與動物有一個重要區別,就是人類在文明化的程序中,逐漸形成了一條絕對的倫理禁忌:不食同類之肉。其實這種行為放在矇昧時代並非不道德,那時俘虜的肉只不過是寶貴的動物蛋白,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可能餓死。如此而已。隨著文明逐漸確立……”
“你不用細說了。你是說,給我吃的是人肉?”
“準確地說,是人的肌肉細胞使用體外培養方法生產的人造肉。直接稱它‘人肉’肯定不合適,也太敏感,我還沒有想到更確切的名字。當然,就細胞構造來說,或者從分子水平來說,它確實是百分之百的人肉,一點都不錯。”
“我猜想,你為它肯定承受了很大的社會壓力。”
“那是自然,有人甚至罵我是‘吃人科學家’、‘食人族的返祖個體’。爺爺,我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