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洗。文景覺得一身輕鬆舒服極了。看看鄉鄰們一家家破門斷牆的情景,文景才進一步感受到針織廠那兩位外調人員所謂的“好人家”真不是空泛的概念。趙福貴家的殷實,體現在方方面面。櫃子裡有十幾年之前就舊存的布料(那塊外蒙的黑大絨便是明證)。人家的布票還嫌不夠使用,偶爾向花不了布票的人家購買布票呢。秋天到了,糧房裡仍有當年未磨完的舊玉茭,新舊相見。早飯時,上面蒸了二大王(白麵和玉茭面混的窩頭),鍋裡熬了小米稀飯,婆婆還又在其中下了些龍鬚掛麵。還用胡麻油熗了麻麻花和香椿,噴鼻地香,喝的人直冒汗哩。雖說婆婆是特意待她,可吳莊的一般人家哪兒有這水準呢。腳踏車、縫紉機、半導體等大的物件自不必說,瞧那小物件:雨傘、雨靴、大小剪刀、大小菜刀、磨刀石、鋼筆、信紙等真是用什麼有什麼。一般人家得過且過,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哪兒捨得購置這許多。象文景的孃家,沒有外地的親戚,一般也不寫信。文景去了省城,文德給她寫信時,也總是從他練習本後面撕上一頁紙,把牆上貼過的舊年畫翻過來自制個信封。那漿糊呢,常常是娘在飯勺裡捏一撮兒玉茭面、加點兒水後,蹲在灶口煙熏火燎攪半天,自制而成。玉茭面粘度不好,常常是信未寄到,那封口早就開了。與人家趙家儼然是兩個水平。再瞧瞧人家那廁所,更比別的人家排場。一般莊戶人家都是下面一個大坑、四周圈些矮牆。蹲坑者起身後上半截身子露在外面,露人露天。遇了陰天那氣味兒就穿窗越室、蒼蠅繞屋。“擦屁石”一經雨淋,一擦一屁股泥。人家趙春懷家則不然。茅房也規劃得整整齊齊,屋頂有天窗,朝街一面牆有葉窗,入口還有嚴嚴實實的木門。而且,早就淘汰了“擦屁石”,用上了衛生紙。廁所地下總是撒一層白灰,用來消毒。更叫人稱絕的是茅房門口還掛著個小木牌。木牌的正反兩面分別寫著“有人”和“無人”。誰若進去解手,就把“有人”翻在外面。解畢手出來後再翻出“無人”那一面來。就象火車上的公廁一樣,多麼文明!想著這樣的好人家雖然遠不及紅樓夢中的“鐘鳴鼎食”大富大貴,畢竟在吳莊還是獨一無二。自己能做這等有模有樣的殷實人家的媳婦,也該知足了。<o:p></o:p>
文景邊走邊想,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生產隊大院。一抬頭望見那熟悉的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