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三位兄長共同約定 (第2/6頁)
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己屯田和做生意,爭取自給自足。漢唐的絲綢之路,若有強大的軍隊支撐,可以重啟。”
陳英道:“要重啟西北方向的絲綢之路,你可能有很多仗要打。”
朱文正笑道:“慢慢來。這次我不急了,用這一輩子的時間一步一步的開拓,這樣這輩子才不會無聊。”
他們嘴上說的西北,並不是單指瓦剌,而是中亞地區,即世人口中的“四大汗國”。
“四大汗國”在成吉思汗時期和忽必烈時期是兩個概念。
成吉思汗佔領了大半個亞洲,分封諸子,將大蒙古國分成朮赤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拖雷汗國,他為蒙古大汗,類似西歐或者商周時的分封制。拖雷汗國就是大元的前身。
這時“四大汗國”只是成吉思汗四個兒子所封的領土。
成吉思汗腦子裡沒有大一統的概念,他打下國土後遵循蒙古的“領土戰功平分”部落作戰制度,在分封兒子之前,就分封過兄弟甚至侄子。所以“大蒙古國”其實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其中是大大小小相對獨立的汗國。
成吉思汗死後,子窩闊臺繼承汗位。窩闊臺死後,分封制的弊端開始顯現——擁有實權的藩王們並不願意服從窩闊臺的繼承人,大蒙古國開啟了傳統藝能“內鬥”。
窩闊臺的弟弟拖雷雖然已經去世,但拖雷汗國軍事實力最強,拖雷之子蒙哥奪得了蒙古大汗的位置。有汗國不服從蒙哥,於是大蒙古國開始分裂。
當蒙哥進攻南宋釣魚臺受挫逝世後,蒙哥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再次內鬥爭奪汗位,並分別舉行繼任大典,出兵攻打對方。忽必烈獲勝後,有汗國不服從忽必烈,大蒙古國持續分裂。
當忽必烈建立大元后,大蒙古國內部大大小小汗國彼此攻伐,最後留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四個較大的汗國,奉大元為宗主國,尊忽必烈為蒙古大汗,但政權基本獨立。
大元從建國起皇室就不斷內鬥,鬥得沒空搞好國政,真是“遺傳”。
雖然四大汗國和包括草原在內的蒙古“藩王”尊大元皇帝為蒙古大汗,但大元滅亡時,他們都挺高興,沒有出手相助。
他們的想法是,大元滅亡了,忽必烈這一脈子孫完蛋了,他們就可以爭奪蒙古大汗之位了。
北直隸在朱標、朱文正和李文忠人經營下,實力空前強大,草原上拖雷(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爹)一脈無法南下,便內鬥了起來,現在阿里不哥的一脈已經奪得了蒙古大汗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