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三百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去賣貨,說不定就有哪個部門的領導對她另眼相待,將她特調過去。
雖然截止目前看來,他們這屆練習生因為人數眾多,仍被領導們視作一群新來的鴨子,擠擠挨挨地坐在課堂上,等著大家各自修煉,各自開竅。
而於曼頤作為鴨子中的一隻,也第一次體驗到了系統的美術教學,而非蘇文那樣簡單的畫室教法、亦或陸越亭單一的函授課程。
她以往對美術認知不過鉛筆畫與水彩,然而到了商務印書館,油畫與國畫也成了必修。又因為那句被反覆強調的“創收部門而非藝術”,裝潢廣告和產品包裝設計也在課程其列。
有幾位老師甚至是外籍員工,漢語夾雜著英文,教於曼頤聽起來好生費力。她偷瞥一眼尤紅,發現這位天才舍友神色間也藏有對外文教學的不滿。
如果說於曼頤在這壓力與麻木之中還有什麼期待,那便是姜玉的講座了。
姜玉曾和她說自己也在商務印書館授課,這話並不準確。她自己的學校事務繁多,一週才來一次練習生的課堂。
她也不像別的老師所講專業技法,更偏向做一些意識和理念上的指導。而這意識與理念也大多與美術無關,更多聚焦於“商務”二字上,這讓其他專業的老師們提起她時頗有些嗤之以鼻。
於曼頤不是很在乎姜玉講什麼,反正她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是從零開始,聽一聽“商務”也不損失。她更在乎的是見到姜玉,就如同她以前總是想見到方千和霍時雯——
她人生中的一切都是靠模仿所得,她的每一次進步必須藉助於一個模仿物件,目前,這個物件是姜玉。
姜玉是靠畫月份牌聲名鵲起,所設的函授學校也是以商業美術聞名。她常拿一些市面上的商業案例來給於曼頤他們舉例,例如這一天拿來的,就是一份導致商品推廣失敗的月份牌廣告。
那商品於曼頤倒是聽過,是滬上一家十分有名的胭脂牌子,聽說近來不想再與上海其他牌子競爭,想將商品賣到上海周邊的縣鎮,也花了大力氣叫人畫月份牌,隨報刊推廣贈送。然而姜玉說,“銷量慘淡”。
這很稀奇。因為那月份牌就專業人士看來沒什麼問題,畫工精美,筆觸精緻,即便是用來在上海推廣也過關,怎麼會賣不動呢?
“這月份牌的作者我認識,”一名先前嘲諷於曼頤口音的男學生立刻站起來說道,“他師從名門,我不認為這月份牌畫得有什麼問題。我想問題是出在當地,據我所知,上海周邊縣鎮十分窮困,或許那的女人們沒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