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榴彈炮的缺陷 (第2/4頁)
幽泠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遠勝於同口徑的加農炮。除此之外,短身管的榴彈炮還擁有重量輕、造價低廉的優點,這在戰場機動和批次生產領域,都擁有較長身管加農炮無與倫比的優勢。要知道,德軍目前普遍列裝的150毫米榴彈炮只有不到22噸,而同口徑的加農炮卻高達5噸以上。這便足夠說明一切問題了!
由於這一緣故,德軍總參謀部在清英的影響下,從1908年起就開始大量向國內的軍火商訂購這種武器,並在戰爭爆發前,實現了在軍一級所原有的軍屬重炮團(2營8連)的基礎上。又為每個步兵師配齊了一個營的三連重榴彈炮部隊。當前,參與炮擊巴黎的德軍重炮裡,大部分都是這種彈道高拋威力巨大的武器。然而,榴彈炮也是有著它的固有缺陷,那便是基於其炮彈的低初速,所帶來的射程的大幅度降低。
與二戰時期那身管長度動輒超過20、甚至接近30倍口徑的榴彈炮所不同,一戰榴彈炮的身管倍徑只有15甚至12左右。而短身管所帶來的必然是射程的不足。當前,德軍所大量裝備的105毫米和150毫米榴彈炮,射程分別只有7000米和8500米,即便是240毫米重型榴彈炮,其射程也沒有超過10公里。而這個距離即便是105毫米加農炮都能輕鬆夠到。根據清英之前的設想,德軍在西線不會發起大規模的攻勢。因此這些火炮射程短的缺點,在內線防禦戰中將並不是什麼問題。而在當前德軍對巴黎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榴彈炮在射程上的缺陷便就此體現出來了。
出於防止被敵方炮兵反制的考慮,進攻方在實施炮火準備的時候,一步都不會將火炮陣地直接設定在第一線。而是將其部署在二線後方的隱蔽陣位裡。再加上戰場中間的無人區,這使得一戰時期的榴彈炮那原本就有些不足的射程更加捉襟見肘。如果對方防線有足夠的縱深,且又將炮兵部署在後方陣地的話,那麼以榴彈炮為核心的進攻部隊,將很難在開始的炮火準備中就將防守方的炮火反擊能力給消滅殆盡。實際上,這也是一戰期間塹壕工事難以被突破的一個重要原因:當進攻方費盡千辛萬苦摧毀了防守方的第一道防線之後,才發現後方還有防禦力基本完好的第二道、甚至是第三道防線在嚴陣以待!
空中炮彈破風呼嘯,轟然怒撞在原本是屬於法國人的陣地上,雷霆似的陣陣炸響。遭到這突如其來的猛烈炮火侵襲,德軍的推進速度驟然減緩:大量士兵被迫在塹壕內部和彈坑深處之間交替換位推進,不時有德軍官兵被炮火和彈片擊中,血肉橫飛,慘死當場。位於德軍陣地上方的炮兵瞭望員們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