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 達契亞的秋波 (第2/4頁)
幽泠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雷。部署這種漂浮在海浪中若隱若現的廉價武器。無疑是弱勢海軍拱衛自家港口航道不受侵犯的最佳策略;即便是當前水下防禦體系最好的德美兩國主力艦,在水雷面前也都是聞之而色變。再加上射程足夠、且被鋼筋混凝土所嚴密保護的大口徑岸炮,這在飛機技術方興未艾的一戰時期。幾乎就是無解的存在!
得知奧斯曼帝國參戰之後。遠在柏林的清英為之舒了一口氣。俄國一如歷史上一般被困在了世界島上,德國在東線戰場上的勝局已然徹底鼎定。雖然對於德國而言,奧斯曼帝國最有用的價值便在於那條最寬處僅有45公里的狹小水道,但對於這個國家的陸地戰爭,清英認為還是有必要予以改進和提攜。
歷史上的恩維爾心比天高,在向協約國宣戰之後三面出擊:北部進攻高加索。西面進攻希臘塞爾維亞,西南方進攻埃及,意圖一舉恢復奧斯曼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然而這個帝國卻畢竟是積病已久,其經濟、工業和科技都只處在三流或準二流的水平,顯然不足以支撐起恩維爾的野心。四處分兵的最終結果。便是他們在各處都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其在南高加索山區甚至被俄隊擊敗。險些就要讓家底薄弱的奧斯曼帝國承受不住。
有鑑於此,清英決定讓土耳其人把他們的主攻目標選在西南方的埃及。俄國人精銳的高加索山地部隊他們很難打過,但英國殖民地的那些雜牌陸軍,卻是完全可以考慮。從聖城耶路撒冷出發的土耳其陸軍,能夠直接威脅到蘇伊士運河,而這是英國連通本土和遠東殖民地的最重要的一條航路!
讓清英感到驚喜的是,就在土耳其向協約國宣戰之後沒多久,從羅馬尼亞首都布達佩斯也傳來了有利於同盟國的訊息。
————————
從戰爭爆發之日起,德國就竭力鼓動這個位於奧匈東南部的小強國家參戰,然而出於對俄國的憂懼和戰爭前景的不明確,羅馬尼亞一直都沒有正面回應柏林的邀請。而現在,他們已經決定要渾水摸魚了。
雖然羅馬尼亞在歷史上是加入了協約國一方,但這並不代表這個國家與德奧之間,就有著什麼類似於德法之間的那種化不開的夙怨。居住在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受到匈牙利王國歧視和壓迫的民族爭端,在民族雜亂混居、政權密集林立的巴爾幹地區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實際上,戰前羅馬尼亞的政治立場是偏向與德國的,而究其原因,便是他們對俄國的恐懼。
翻開東南歐的地圖便可發現,羅馬尼亞北臨俄國,西接奧匈,南面與保加利亞接壤,東邊則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