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萬23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五十五章 沙皇格勒
沙俄軍隊有常備軍和民兵兩種編制,俄神宗亞歷山大二世在軍事改革當中考慮了本國的特殊情況,制定了一套效仿普魯士國民自衛軍的民兵編制,但實施下來幾乎毫無用處,沙俄民兵紙面上有一百七十萬人,但實際能調動的數字...取決於戰爭暴發後能在村裡抓到多少人。
沙俄常備軍又細分成正規軍、正規軍預備隊、近衛軍、哥薩克兵團和同盟軍。
其中正規軍、預備隊、哥薩克就是常說的灰色牲口。
而同盟軍更加不堪,這是一群居住在沙俄境內,非斯拉夫人組成的編制,其中罪犯的佔比非常高,主要是中亞地區的穆斯林和高加索突厥裔,同盟軍編制幾乎等於懲戒營。
在第十次俄土戰爭的前期,俄國為了趕在國際干預之前儘快的取得大戰果,直接投入了二十萬正規軍部隊,這是俄神宗軍事改革以來組建的一批骨幹力量,在不惜代價的瘋狂推進後損失殆盡,但也取得了不俗戰果,一路推進至君士坦丁堡。
隨後的君士坦丁堡戰役主要有預備隊、二流三流哥薩克和同盟軍主打,場面極其難看,在佔領外圍城區後寸步難行,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傷亡。
英國的鐵公主開發了一套針對俄軍的巷戰策略,故意拉開一個城區街道,引誘俄軍佔據,隨後以重兵包圍,在街區兩端部署火炮與機槍實施封鎖,再引導港口的重炮覆蓋,在英法聯軍有組織有紀律的巷戰策略下,俄軍部隊在城市裡被打的找不到北。
開戰後的第11個星期,俄軍依然無法觸及君士坦丁堡的核心街區,持續了三週的巷戰沒有進展。
戰役總指揮納西莫夫海軍上將闡明,事已至此,無論再投入多少烏合之眾也毫無意義,如果想要取得更大的戰果,還請陛下投入近衛軍。
俄神宗猶豫不決,兩天都沒有作出回覆。
克里米亞沙皇行宮,亞歷山大二世與他的宰相在教堂共同禱告,宰相之前在柏林與多國進行會議談判,已經為俄國爭取到了最大程度的外交勝利,他已經竭盡所能。
君士坦丁堡巷戰的這些日子,是亞歷山大二世最驚心動魄的時光,起初他見戰時順利興奮不以,現在看每天的傷亡報告覺得觸目驚心,納西莫夫要他投入近衛軍部隊,他心神不安,很是惶恐。
戰爭初期投入的二十萬精銳,是牲口中的精銳,只要換取了足夠的戰果,死光也就死光了。
而近衛軍有本質上的不同,亞歷山大二世不敢把他們派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