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ther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聞》《龍夏日報》等主流媒體相繼轉發土改政策。
“這幾個月都是糧食新聞。”長龍縣農業家屬樓,妻子看著《龍夏新聞》,調侃問道。
劉玉明是農技部組長,這段時間一直在鄉里折騰,連帶她也關注農業新聞。
“新下的政策?”
劉玉明很敏銳的開啟手機——
“現在省裡下硬性指標,要各鎮耕地面積達到70%。”
“縣裡面已經開會,決定加大土地投入。”
“至少得30%財政?”
“差不多……”
……
現在工作群裡都是討論最新政策。劉玉明剛剛看完,就看到局長全體訊息:(緊急通知)明天上午九點,全體人員農業會議室開會。
妻子見劉玉明拿著手機,隨口問道:“怎麼了?”
“明天開會。”
“明天臘月二十九。”妻子一愣。
“就算年三十也得開。”
劉玉明嘆了口氣,接著回房準備明天的開會資料。
第二天一早,劉玉明準時到達會議室,這次會議是關於最新的土地流轉政策。
現在國家鼓勵政府流轉和種植大戶流轉,流轉的土地只能做糧食種植使用,集體土地需要80%村民同意,村民可以採用收租,入股,互換等形式,在流轉過程中,也必須保證村民利益。
老張開完會,有些感慨:“這是跟土地槓上了啊。”
之前先是《冬季種植》,接著又《惠民補貼》,這一系列政策雖有效果,但只有大規模種植響應,像長龍縣這些山區地帶雖有響應,但大多村民還是處於不願折騰不願理解。
“這能回本?”老張繼續問。
現在市場經濟,要是政府和種植大戶牽頭把土地全部承包,這些土地能種是能種。但有人力物力成本。比如市面糧食一塊一斤,他們折騰了半年,賣五塊才能回本。
這麼貴的糧食賣給誰?
國內肯定賣不動,至於倒騰到國外……國外也不會買這麼貴糧食啊。
老張在這雜七雜八的想著,劉玉明道:“上面怎麼安排,咱們怎麼幹,要相信國家政策。”
兩人聊了一會,直接前往萍水鎮。
按照縣裡安排,他們必須在一個月內把三十萬畝土地全部利用。能種小麥的種小麥,不能種的種土豆,總之,土地不能浪費!
在接下來的三天裡,全國各地全都紮根土地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