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充分的群眾工作。……對於消滅地主階級與抑制富農政策,還持有動搖的態度。”這封信是在蘇區開展“反右傾”鬥爭的動員令,也是王明路線向蘇區大舉貫徹的一個資訊。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即9月20日,中共中央釋出了《由於工農紅軍衝破第三次圍剿及革命危機逐漸成熟而產生的黨的緊急任務》的指示,用三次反圍剿的勝利來證明共產國際對形勢估計得完全正確,又一次給動搖、悲觀、失望、消極的立三主義殘餘以致命的打擊。
決議認為“目前中國政治形勢中心的中心,是反革命與革命的決死的鬥爭”。從這種過頭的估計出發,提出蘇區的黨必須更堅決地貫徹執行國際與中央的一切指示,“不要再重複勝利後休息”的錯誤,要“集中力量追擊敵人退卻部隊,消滅他們的一方面,在政治軍事順利的條件之下,取得一兩個中心的或次要的城市”。檔案認為“黨內兩條路線鬥爭的加深與組織上的鞏固,是實現上述任務的必要前提。目前主要危險還是右傾機會主義”。
根據這個指示,1931年11月1日至5日,在瑞金葉坪召開了中央蘇區第一次黨代大會(即贛南會議),由中央代表團主持這次會議。在“集中火力反右傾”的綱領下,指責毛澤東關於蘇區建設和紅軍戰爭的主張為實際工作中的“狹隘經驗論”;土地革命中的“富農路線”;軍事工作中的“遊擊主義”和“單純防禦路線”;以及政治上的“極嚴重的一貫的右傾機會主義”。這次會議是王明路線在中央蘇區“反右傾”的開始,也是奪取毛澤東領導權的第一步。
在四中全會期間,為了避免黨內嚴重分歧繼續下去而導致黨的分裂,瞿秋白在三中全會所犯的調和主義的錯誤上承擔了責任,退出政治局。在周恩來、瞿秋白去留的問題上,米夫採取了“留周去瞿”的方針。
那是多麼沉重的時刻。周恩來記得瞿秋白搖擺著,從他的書桌旁站起來,咳嗽著,把手伸向燃有微火的壁爐。他自言自語,像朗誦一篇文章:
“唉,這些日子天氣太壞了,清冷,陰沉,這夜風,就像鬼魂在黑夜的荒原上游蕩、哀嚎!”
周恩來坐在沙發裡,以為瞿秋白在構思作品,他看到他瘦削的腮上升起一片紅暈,這對肺病患者來說,並不是好兆頭。但他不想打擾他。
瞿秋白的嘴唇抽搐起來,他慢慢用手捂起了臉,讓目光轉向內心。然後他向周恩來走了幾步。歷史、哲理、熱情,在他臉上蕩起激情的風雲:
“恩來!我常常由於痛苦而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