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步步生蓮 (第7/8頁)
言朝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博物館寄情於形,這座大船更要藏情於心。
殷知禮不希望它變為遊樂場似的粗糙建築,希望它能夠矗立在南海隧道旁邊,成為世界各地遊客印象深刻的中國大船。
老師的理念深邃得到達了另外的境界。
律風安靜地聽他講建築物與當地人文的融合,聽他說船與船之間的獨特,跟回到了大學課堂悠閒時光一樣,思索起面前這座船型建築。
殷知禮要的,是像船又不是船的藝術。
和律風單純想象的照搬福船,截然不同。
律風脫離了建築表達的世界許久,在老師的闡述裡,漸漸找回了對建築物的感知。
建築是自然界的真實映照,而不是枯燥無味的重複。
直到他和殷以喬告別老師,回到立安港,律風腦海裡都在思考——
如何設計一座符合南海、像船又不像船的建築。
老師設計的大船,足夠漂亮。
但是律風能夠隱約捕捉到老師的意思。
設計里美麗的是船,作為建築師永遠不能為了追求美,忘記了建築本來應當具有的特性。
正如那些跨海大橋正在創造的海上平臺,首先它們是穩固可靠的橋基,然後才是盛滿蓮花般美麗動人的荷葉。
殷以喬在酒店客廳挑選綜合旅遊區的地面鋪設材質。
律風坐在茶几旁,隨手畫出心裡印象深刻,像船不是船的地標建築。
悉尼歌劇院的圓拱白帆。
nemo科技館的銅綠色航船。
濱海灣金沙酒店的撲克巨輪。
律風閉著眼睛都能勾勒出它們的外形,分析出它們獨特的設計理念。
象徵主義建築的廣泛應用,似乎已經很難尋找到超越經典地標的設計。
也難怪老師畫出了大船之後,陷入長久深思,遲遲不能決定好南海隧道旁邊商業樓的造型。
殷以喬忙完工作,走到茶几旁,就見到了無數張船型建築草稿。
那些知名的建築物,被律風拆分成了不同的模組,落筆標註了設計的緣由。
認真得像學生筆記一般的草稿,逗笑了殷以喬。
“律工,你這是要重操舊業?”
“我只是在解題。”律風抬起頭,撐著下巴晃著筆認真說道:“商業樓有48層,下面又要建立寶島最大停車場、地鐵站,還得扛住隨時登島的颱風。難怪老師不滿意那座船的設計,如果原封不動地施工建設,它可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