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兩路(三) (第2/5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節度使一窩子姓韓的人,彼此之間定然是親族,可見這個韓朗能成事,並不是僥倖。
韓氏,在靈州的關係網不可小視啊!
“糧草轉運得怎麼樣了?”在屋裡轉了一圈後,邵樹德又坐了下來,問道。
“稟大帥,大部已轉運至鹽州。綏、銀、夏三州還在持續往宥州調運物資。”李延齡答道。
宥州,現在是定難軍的錢糧器械轉運樞紐。綏州的軍械錢帛、銀州的粟麥、夏州的牛羊器械,都需一一運至宥州存放。幕府行軍司馬吳廉,帶著司倉、營田、支度諸曹司的官佐,幾乎就常駐那邊了。三州動員了上萬夫子,平夏党項各部亦出動了近萬丁口,大車、馱馬、駱駝齊上陣,數百里運至宥州總糧臺,如此迴圈往復。
而宥州那邊呢,一開始徵集了數千党項,後來發現不夠,沒藏、野利二部又動員了大批壯丁健婦下山,幫著往鹽州方向轉運物資。
到了鹽州,還有一堆麻煩事。南路主力、北路偏師,都需要大量夫子從事運輸保障工作,為此鹽州党項又被動員了起來,沒藏氏甚至還動員新近投過去的東山党項派人下山,幫著運輸糧草器械。
對野利經臣、沒藏慶香二人,邵樹德還是感激的,欠了太多人情了。對了,嵬才蘇都那邊也很上道,不但遣魏蒙保帶了大量人馬過來助戰,還進獻了不少牛羊充作大軍補給。牛羊是會自己走路的,只需很少的人手就能趕著走,這極大減少了軍糧的消耗。
定難軍,如今基本就是草原、漢人軍隊的混合後勤模式,也往前輸送穀物,亦有牧民趕著無數牛羊隨軍,甚至不少軍士還吃乳製品,反正後勤有點亂,基本是逮著啥吃啥。
討完靈州,自己要與幕府官佐們好好商討一番了。目前的後勤補給模式,還可以,能執行下去,但似乎還有可以最佳化的部分。
另外,當初自己想在宥州建倉城,可惜時間倉促,沒幹成。結果沒料到靈州局面變化得這麼快,快到讓他措手不及,這是一個失誤。
不過打下靈州後,宥州倉城倒也不急著建了,最緊迫的還是在鹽州建倉城,這個位置太關鍵了。南下可以去被吐蕃部落控制的會州,亦可以去邠寧,北上可以去河套,西可以增援靈州,東可以應援夏州,地處要衝,必須建一個規模很大的倉城,同時派大將鎮守。
建完鹽州倉城後,再擴建夏州本有的倉城,城外亦可新建一個。銀州那邊,最好也新建一個倉城,一旦對北方用兵,就得銀州倉城提供補給。
這些後勤兵站體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