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 (第2/5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頃大宛苜蓿、六十頃豆子,苜蓿一畝年產數十石,可供一頭草原犍牛一年所食,或還稍有些富餘。二十畝,便可養二十餘頭牛。”裴遠答道。
“養二十頭牛,可忙得過來?”邵樹德問道。
“一家六口人,應是……應是忙得過來。”裴遠支支吾吾道。
邵樹德沒說什麼。作為官員,能知道數字就已經不錯了,你還指望他深入農家,噓寒問暖,那現實嗎?
一家大大小小六口人,要忙農活,要照應牲畜,肯定是極苦極累的。邵樹德敢說,這三百戶人一定是榨乾了自己的每一分精力,不然根本不可能獲得一斛七斗的畝產。
或許也有利益驅動在裡面。三年不納賦,所得全是自己的,多勞多得,確實也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大帥,三、四月下麥種,忙完之後,五月苜蓿發芽,可做牧場,直到隆冬,剛好岔開。”見裴遠被問得張口結舌,幕府營田判官趙植便上前說道。
“可還有其他牧草?”
“回大帥,營田司諸位同僚商議後,認為蕪菁或可種下看看,亦可當牧草。”
“另找一塊地試試。”
“遵命。”
“一頭犍牛一年產多少糞肥?”邵樹德又問道。
裴遠、趙植都愣在了那裡,好像遇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問這個事情,太有辱斯文了!大帥真的是武夫嗎?早年在天德軍時,一定種過地吧?
邵樹德搖了搖頭。事實上他也不清楚,他只知道,一頭牛一年所拉的糞便,用來肥一畝地,可能還略有些不足,最好是三頭牛肥兩畝地。如此,才能在維持地力的情況下,持續穩定多年獲得令人豔羨的高產——當然也不能忘了休耕固氮的貢獻。
種子收穫比,一定要提上去,1:10是必需的,1:15才是目標。
“再找一塊地,用來培育良種。”
邵大帥的這句話他倆倒是理解了。其實農家都有留種選種的意識,每年都會拿顆粒最飽滿的麥下種,大帥這意思,是還需要更好的種子?
“馬政都知道了吧?”邵樹德說道:“好馬配好馬,生出來的馬駒再優中選優,一代代培育。種子亦可如此,著手去做吧,所需款項、田地、人手,來找某。”
“遵命。”
後世糧食高產,無外乎四大因素:良種、農藥、化肥、水利。農藥別想了,水利一直在搞。化肥確實沒有,但可以靠糞肥來代替,一頭牛一年拉的糞全砸一畝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