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 (第3/5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就從最近一個倉城內調撥糧食、草料、石炭,交由糧料使。
八月初十,至銀州,大軍在此停留數日。
裴商剛剛去世,靈柩送回銀州下葬。老將軍一生的經歷還算精彩,在靈州戍過邊,與吐蕃人打過,也鎮壓過党項作亂,還北上豐州征討過南下的回鶻人。最後歸葬家鄉,沒有他擔心的部下作亂,家族得以繼續保全富貴,算是相當不錯了。
去裴老將軍墓上祭拜了一番後,又與宋樂聊了聊銀州墾田及馬政的事情,隨後大軍繼續北上,八月二十一日抵達了麟州新秦縣,刺史折嗣倫出城相迎。
在折家的農莊內,邵樹德又見到了折氏一大家子人。當初相親時的幾個老人都還在,可夠長壽的,大家見面自然又是一番寒暄。
折嗣倫今年又生了個兒子,早早便取名折從明。他大兒子叫折從學,那麼折從遠在哪裡?不是還沒出生吧?
不過也無所謂了,邵大帥沒有名將收集癖。唐末五代將門傳承最系統的河北,都不如朱梁、河東集團將星璀璨,是他們不行嗎?非也。他們是失敗者,是被兩大集團爭奪的地盤,即便歸入一方,也是從屬地位,整體升不到高位,自然難以出頭了。而出不了頭,自然沒辦法史書留名,並不是他們本身能力不行。
邵樹德還在麟州接見了地方土豪楊家的人。
楊家現任家主楊爚比較年輕,二十多歲的人。父親去世較早,年紀輕輕就擔起家族重擔,經營田莊,部曲眾多,是麟州當地僅次於折氏的豪族。後世楊弘業、楊崇貴(楊業)便是他的子孫了。
折、楊兩家,世居邊陲,民風尚武,族中將才甚多。好吧,此時楊家可能還差一些,上一代的家主楊安貞還是讀書人,這一代的楊爚倒是武藝不凡,但他作為家主,肯定無法從軍了,不過推薦了從父楊安吉之子楊弘望投軍,還帶著兩百名楊家部曲子弟。
楊家如此示好,說明政治敏感度很高。不愧祖上做過淄青鎮節度使,在看到折宗本持節邠寧後,敏銳地意識到折家在麟州一手遮天的局面將有所改變,靈武郡王有意扶持另一個家族崛起,因此果斷下注投靠,這份決斷當真異於常人。
楊家都這樣了,折家當然不能示弱,推薦了一位年僅十六歲的少年折從允投軍,同樣帶著三百折家部曲子弟。
邵樹德考較了一番楊弘望、折從允二人,騎術、箭術、槍術、刀術都是上上之選。如今欠缺的只是經驗罷了,到軍中磨鍊個四五年,便可大用。
邊疆豪族真的是人才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