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第1/4頁)
夢溪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遠不想再想下去,但他又控制不住這種念頭。
“也罷,既然你堅持,那就依你罷。”劉遠聽見自己這麼說道。
“多謝阿父成全。”劉楨拜道。
虞氏自殺,宮婢指證,而長公主自請封宮的訊息很快傳遍宮廷內外,掀起一陣軒然大波。
這一切雖然看似指向劉楨,但有心人無不看得出來,太子劉楠才是主角。
為公主求情的人不是沒有,趁機落井下石的也有之,但大多數人摸不透皇帝的想法,所以依舊在觀望。
這個時候,太子上表為長公主辯白,卻遭到皇帝的斥責,皇帝讓太子將心思多放在與匈奴的談判上,不要將手伸得太長,gān涉自己不應該過問的事情。
與此同時,皇帝又下令廷尉房羽徹查內宮,審理巫蠱案。
這個時候,有御史就諫言,道廷尉房若華與長公主有故,論理當避嫌才是。
“……主自幼隨帝起兵,鎮守後方,功勞頗大,觀朝廷內外,多為公主故jiāo。主縱無謀逆之心,奈何人心多變,難保其中一二小人,臣懇請陛下下令徹查,勿要姑息,以儆效尤,為後來者鑑。”
劉遠的視線落在奏疏最後這段話上,停頓良久。
不得不說,這封奏疏給他提了一個醒。
劉遠開始認真地思考起劉楠和劉楨現在的實力。
劉楠本身有奮武軍,自上次征伐英布之後,奮武軍損失過半,後來又都陸陸續續填補了進去,現在總數有六七萬左右,位於京畿附近,儼然一股不小的勢力。
而北軍中尉諸gān據說因為許眾芳的緣故,與劉楠的關係也不錯,更不必說如今軍隊之中大多劉楠舊日同袍故jiāo,只要太子殿下一出聲,只怕就是一呼百應了。
再說朝中,九卿裡,廷尉房羽就不必說了,他與劉楨有三年同守咸陽的經歷在前,大司農郭殊的長子即將要尚主,同樣也與劉楨關係匪淺,御史大夫孟行為人公正耿直,但卻與劉楨有師生之誼。
想到這裡,劉遠才發現,原來在不自不覺之間,劉楠兄妹的勢力,已經發展到了讓他有種心驚的地步了。
++++++++++++
作者有話要說:注:最後那段奏疏裡的主就是指公主劉楨。意思就是說劉楨可能本身沒有不臣之心,但是她現在在朝中勢力太大了,陛下你要小心啊,她身邊說不定就有這樣的人,想要攛掇太子和公主行不臣之事呢。
一個局不可能一下子就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