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1/4頁)
夢溪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劉楨對張氏的瞭解,以及她在死前對劉遠和陶氏的那一通謾罵,就知道張氏絕對不可能在短短一日之內對劉遠芥蒂全消,她只是為了兒女,不得不在死後向自己的丈夫,也是向皇帝低頭妥協,而她心中所有的恨意都將隨著她的死,被她帶到huáng泉之下。
劉楠與劉楨看完那封血書,皆都心情複雜,默默無言。
“阿父,阿母從前或有過錯,可人死如燈滅,以往種種也隨之煙消雲散,孩兒懇請阿父寬宥阿母之過,就算不看在阿母的面上,也看在阿婉與阿槿他們的面上。”劉楠拱手道。
他的腿傷已經大好,但正如太醫所料,畢竟還是留下些許後遺症,走路走得慢時倒與常人無異,走得快了,未免還是能夠看出一瘸一拐的痕跡,但劉楠自被立為太子以來,一反從前種種令劉遠看不慣的作風,變得日益沉穩起來,又常跟著旁聽朝政,雖說許多事情的處理仍嫌不夠靈光老道,但起碼用心是毋庸置疑的。
劉遠沉默半晌,長嘆一聲:“人死如燈滅,恩怨一筆消,罷了!”
隨著張氏的死,巫蠱案也終於告一段落。
張氏渾渾噩噩了一輩子,到頭來終於聰明一回,用自己的死換來劉遠的心軟。
劉遠下詔重新立她為後,並追以封號。
但是在諡號的問題上,又鬧了一個小小的風波。
負責草擬諡號的是九卿之一的大鴻臚姬平,起初他揣摩著皇帝重新立後,應該是對張氏念有舊情,便參考先前聖德皇后與孝德皇后的諡號,擬了成德二字作為諡號。
內德純備曰成,尊賢親親曰德。
誰知道皇帝似乎對這個討好並不買賬,他將姬平草擬的諡號駁回,下令重議。
與皇帝的舉動相對應,也有不少朝臣認為張氏身涉巫蠱,至死未能洗刷罪名,德行有虧,不能以成德這等美諡,當換成平諡或惡諡。
但也有人覺得,張氏伴隨皇帝起於寒微,撫育太子,又生有一子二女,不說功勞巨大,起碼也是薄有寸功的,更何況她也是開國以來第一位活著封后的皇后,正所謂蓋棺定論,諡號對於評價一個人的生平有著莫大的作用,若是張皇后不能得到一個較好的諡號,豈非也意味著皇帝識人不明?
這場並不算大的風波整整持續了一個月,最終以平輿公主出降匈奴而告終,有鑑於平輿公主和親塞外,安邦定國的功勞,張氏的諡號最終被定為懷閔二字。
慈仁知節曰懷,失位而死曰懷,慈仁不壽曰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