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楓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的遺物研究學會都比不上。
畢竟歷史要短許多。
這一點,已經足以讓這個航天組織自傲了。
資料室裡面的工作人員,看到莫餘是友鄰組織的人,和其他人一樣高興地稱呼“朋友”,然後大方地敞開了所有資料,任憑他取用。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莫餘就沉浸在了這處資料室裡。
同來的卡門先生之前也表示理解,甚至寬慰他不急慢慢看,反正回去也沒有太多重要事情,然後給他留下了回去的費用,一個人先走了。
這裡不缺糧食和住處,所以莫餘耐心的沉浸了下來。
他甚至在資料室裡找到了一些儲存裝置,可惜裡面的資訊早已經隨著時間被磨滅,而且這裡也沒有能夠讀取其中資料的裝置。
甚至連苔蘚也沒法取出裡面曾經儲存的東西。
畢竟裡面的東西,理論上存不了多少年,如今經過了十倍百倍的時間,分子的熱運動,早已經讓其中的資訊消亡殆盡。
反而是紙質資料更為堅挺。
對於這個等級的文明來說,若想長久儲存資訊,將資料儲存在宏觀物體上更靠譜——比如將字刻在石頭上。
上一代文明的滅亡原因眾說紛紜,拾荒者們並沒有得出統一的結論,不過莫餘也不準備探究這個,畢竟他現在的課題,關注的是當下在這個文明。
遠去的記憶或許能夠給報告增色,但當前文明面臨的問題,才是重點。
根據拾荒者們找到的資料,太空垃圾的問題其實在上一代文明末期,就已經成了全民性的問題,甚至給當時的人們造成了巨大困擾。
比雲更厚比海更深的龐大垃圾帶,不僅困住了他們的腳步,更是讓很多空間裝置都不能再執行,很多技術體系都遭到了斷崖般的損害,社會經濟產生了不小倒退。
或許它們滅亡的原因裡面,也有太空垃圾的一份力。
歷史資料很散碎,需要慢慢去拼。
拾荒者們當年曾經看到過廣泛爭論,失落文明的人們,曾經認真談論過,死後是埋在重力井裡好,還是埋在太空中好。
不過將自己的骨灰打到高軌上還是有些貴了,很多人只能在低軌上短暫待一下,然後被重力拉拽,變成流星重新迴歸大地。
當然由於太空垃圾的失控,高軌上也並不安全。
太空垃圾的種類,不止是各種民用裝置和碎片,還有軍用的自動武器站,看來失落文明的末期並不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