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服飾 四 時尚問題 (第2/12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既痛恨奇裝異服,又害怕過時落伍,這可真是“東邊日出西邊雨”,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也和飲食的表現大相徑庭。
說來也是有趣,飲食和服飾雖然都為中國文化所看重,實際情況卻似乎不大一樣。飲食比較保守,服飾則比較新潮。飲食的變化可以說是最小最慢的。古人用筷子,今人也用筷子;古人吃米飯饅頭,今人也吃米飯饅頭;五千年前吃火鍋,現在依然吃火鍋。無論食品原料、烹調方法、進餐方式、習慣口味,都基本保持“中國特色”,難得一變。當然,要說一點沒變,也不是事實。不過,即便最愛吃麥當勞、肯德基的孩子,也不是天天都吃。如果天天吃,還愛不愛,就很難說;長大了,還愛不愛,也很難說。再說,不吃西餐和洋快餐的,畢竟還是大多數。所以,仍有人認為,在西方文化不斷傳入,世界文化趨向認同的未來,飲食,可能是“中國特色”的最後一塊陣地。
服飾的情況就不大一樣了。如果說飲食是一位因循守舊的老先生,那麼,服飾便像一個追新逐奇的小姑娘。中國的服飾,曾屢經變化。說得遠一點,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說得近一點,則有辛亥以來的“逐年西化”。今日之服裝,不要說與千百年前大相異趣,便是與十多年前也大不相同。但不管怎樣時尚化,總歸是和國際接軌而不是和傳統接軌。傳統的服飾,大概只剩下了博物館的意義。城市裡已很難見到中山裝,農村裡小夥子的白羊肚手巾和姑娘的大辮子,也不大容易看見了。
事實上,咱們這個最最痛恨奇裝異服的國度,恰恰也是最最愛趕“時髦”的地方。許多外國名牌在中國的暢銷,就連外商也感到奇怪。他們無法理解,一箇中國人竟會用數月的工資去換一塊體面的包裝布,“十六歲的花季”們也能瀟灑地走進時裝專賣店,用父母的血汗錢換取時髦。看來,我們確有必要討論一下與服飾有關的時尚問題。
<strong>時髦之謎</strong>
一般的說,所謂“時髦”,總是新奇玩意兒。趕時髦就不會反對奇裝異服,痛恨奇裝異服就不會趕時髦。中國人又反對奇裝異服,又愛趕時髦,豈非莫名其妙?
說怪也不怪,原因就在於中國文化的思想核心是群體意識。
依照群體意識,每個人都是群體的一員,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