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人少,不是誰都像杜老大思想境界那麼高的。
“便是小封賞,又該是個什麼規格?”王燁問道。
“不封王最好,勳爵制度你打算仿大宋設立?”杜老大問道。
“嗯,自前唐以來,勳爵這種,多循舊制,封侯這種事情,還是不適合標新立異的。”王燁點頭道。
“大宋封爵很慎重的。”杜老大提醒道。
宋代的爵位制度?主要分為十二等,從上到下依次是: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
然而,嗣王這一爵位在宋代並沒有得到貫徹實施,而且郡公、開國公與開國郡公實際上是一個爵等,因此宋代的爵位序列實際上應為:王、郡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
也就是九等,大體就是公侯伯子男的套路。
宋代的食邑與封爵在北宋初期基本上沿襲了唐朝的做法。只不過在待遇上,大宋的侯爵就差了許多。
唐朝的食邑制度將爵位分為九等,而宋代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細化,對不同官職的人所加的食邑戶數做出了嚴格的區分。
宋代的食邑等級一共有十四等,但朝廷實封的食邑只有千戶到百戶這七個等級範圍。
就像杜老大說的,宋代爵位的授予很慎重,爵位有世襲的終身爵位,所謂世襲,就是降一等襲爵,但是世襲的爵位很少,有許多爵位是不世襲的,終身爵,身死爵除,不可繼承。
比如王燁的外公,韓忠彥的爵位就是這種。
還有一種世襲罔替的,不多,就倆,一個是崇義公,一個是衍聖公。
其中崇義公是為了優待柴氏後代,也就是柴進他們家,而衍聖公則是以孔子後代而定。
這兩種特殊爵位的繼承爵位選擇標準為選嫡,其主要目的是使受爵之人負責祖先祭祀以及管理家族內部事務。
宋對於爵位的授予之慎重,可見一斑。
王燁的態度也是差不多的,因為封爵太多,就是給以後挖坑,挖大坑。
可以說,大宋除了打仗不行,在其他方面,基本做的還算不錯。
······
王燁跟杜老大到底是沒商量出個一二三了,在最基礎的標準問題上,兩個人都沒法達成一致,這自然就沒法聊的下去。
十一月初六,陰,野狐嶺外,一溜排開金國大軍。
旌旗招展,人馬具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