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凡學校校慶,尤其逢“五”逢“十”的整數年份,更是受到格外關注,何況K大本來就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一百二十年校慶這樣一個好日子,確實值得大肆慶祝一番。
對於學校方面來說,校慶意味的不僅僅是學校的生日,展現光榮校史,還是拉攏人脈的好機會。
試想一下,一百二十年的建校史,每年得出多少畢業生?就算一年那麼多畢業生裡只有一個出息的,那一百二十年,起碼也有一百二十個知名校友了,而且事實上遠不止如此。
像其它許多歷史悠久的大學一樣,這一百二十年裡,從K大走出去的校友,其中就不乏知名人物,為社會作出傑出貢獻的有之,在商業闖出一片天地的有之,還有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這些人都是學校的名片乃至資源,撇開有些已經作古的沒法邀請到,像還健在的名人裡頭,若是能夠邀請到一兩位蒞臨母校餐館訪問,那可給校領導大大地長面子,這校慶的檔次一下子就提升上去了。
十年前K大一百一十年大慶的時候,就有幸邀請到了某位在軍用航空製造業業鼎鼎大名,為國家立下功勳的院士校友到母校來作演講,但當時的校長並不是現任這位,當十年後的新校長再想邀請這位院士時,他老人家卻已經仙逝了。
新校長只得另外想辦法,好在K大一百二十年,名人濟濟,隨便一撈就一大把,雖說未必比得上那位院士那般德高望重,但名字總歸還是為世人熟知的,其中還有一些近年來畢業之後小有成就的校友,自然也在校方的邀請之列。
請校友過來共聚一堂,除了聯絡感情,讓他們不要忘記母校的栽培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捐錢。
學校雖說教書育人,可這也是需要成本的,建教學樓,聘請師資力量,購買教學裝置,樣樣都需要錢,雖說有國家撥款,可政府就一個,嗷嗷待哺的學校卻那麼多,狼多肉少,最終還是得學校自己去謀出路,所以很多高校就會跟企業合作專案,除此之外,一些社會知名人士或校友有時候也會回饋母校,慷慨解囊。
那些沒有名氣的小學校,幾十年也出不了幾個能夠闊綽地拿出幾十萬乃至幾百萬來捐贈母校的校友,好在K大沒有混得這麼慘,不過今年是一百二十年的校慶,校方之所以舉辦隆重慶典,除了給學校作宣傳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募集資金。
賀璋就是被邀請的傑出校友之一。
畢業那年,賀璋開了個小公司,五年之後,原本只有三個人的小公司發展到現在百來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