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修路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李祺先開口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就是修路沒錯,不但利國利民,而且利於皇帝陛下。
劉伯溫聞言眉頭一皺,還想開口勸說。
可李祺卻擺了擺手。
“當然,劉先生方才說的也是實情,國力貧瘠難以為繼,強行修路只會加重百姓負擔。”
“所以此事只能緩緩行之,動靜不要弄得那麼大,前期也不要與權貴士紳地主的利益起衝突,那麼此事就可成矣。”
聽到這話,劉伯溫頓時眼前一亮,不過還是沒有鬆口。
“修路搞基建,牽扯實在太大,若因此而動搖國本,而致天下動盪,朝堂上下都會成為大明的千古罪人!”
劉伯溫這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對大明沒有感情,一言不合地就炒老朱魷魚,直接撂挑子憤然辭官。
但是,大明可是他與老朱陛下這些君臣,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十五載,好不容易才建設起來的,就連這金陵帝都都是劉伯溫親自設計修建的,又怎麼會沒有感情呢?
嗯,他就是傲嬌,一個傲嬌的純粹讀書人罷了。
李祺自信笑道:“但是劉先生應該也看得到,此策利國利民,如果天下州縣道路相通,無論對市井商賈,民間百姓,亦或是對我大明社稷,都非常重要。”
這一點,劉伯溫自然清楚。
因為老朱陛下那日將李祺所列舉的例子告訴了滿朝文武,就希望他們看到此策的利處,然後同意修路搞基建。
可惜的是,這麼點利益,遠遠不及農耕受到影響的害處!
“道理老夫都懂,拋開那些因私反對之人不談,就算真的要推行此策,擺在咱們面前的還是那個問題,消耗太大,牽扯太甚!”
劉伯溫同樣舉了一個例子。
“別的不說,你這以工代賑的主意確實不錯,但偌大的工事亦要消耗大量的錢糧,這筆錢糧誰出?國庫可出不起。”
“去年北伐糧餉,有一大半都是靠著你的珍寶樓才撐起來的,這一點你自己心中也有數,而今年朝廷又要出兵征討明夏政權,以維持大明西方安穩,這一點無可厚非,可無數錢糧也隨即調動,國庫又空了。”
“此時如果還動工修路,錢糧所耗更大,下面的官員為了完成稅額,稍有不慎動用些酷吏行徑,強行搜刮民脂民膏,那就會造成民變,這樣一來可就是捅破天的大事了。”
劉伯溫到底是在元朝做過官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