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修路會死嗎?
當然會!
那些災區災民會因賑災不及時而餓死!
劉伯溫望向李善長,問道:“李太師,敢問可知‘水泥’此物?”
李善長沉默片刻,點頭道:“嗯,老夫知道,也親眼見識過。”
畢竟是他親兒子,李祺在青龍山的所作所為,都會有人詳細彙報給李善長。
“那水泥用來修路,大明各州縣道路相連,是否於國於民有利?”劉伯溫再問。
李善長猶豫片刻,還是點了點頭。
他雖然是個文臣,但早些年老朱還沒起家的時候,那也是跟著老朱一起行軍打過仗的,以李善長的才華學識,他當然清楚一條筆直平坦的道路對國家、對軍隊、對百姓意味著什麼。
昔年老朱稱吳王時,李善長就是右相國,主管後勤工作,為前線將士運輸兵餉、糧餉,從不缺乏,而這裡面道路問題就是一個繞不開的難關。
選擇哪條路做糧道,既安全又快捷,能夠平安運送到前線將士手中,不會出現任何意外,李善長這個後勤大管家那是太有心得了。
因此,即便李善長很想反對,卻也說不出反對的話來。
本來不想回答,但老朱陛下和群臣的眼睛都盯著他,李善長也不得不開口道:“有利。”
劉伯溫又道:“修路於國有利,那麼剛才李太師因何反對?”
李善長忍不住道:“汪學士也說了,此策雖是良策,但若國庫不能支應充足的錢糧,良策落到地方,對百姓便是滔天的禍事,所以我們才會反對。”
李善長何其精明的人物,言語之間就將汪廣洋拉到了自己的戰車上面。
汪廣洋聞言不由眉頭一皺,滿臉不爽地瞟了李善長一眼。
這李善長跟他兒子一樣,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所以你們擔心的是舉國興修道路,難免忽視農耕,耽誤了春播秋收,且百姓若將來以修路做工為主業,更會引發農田荒蕪,歲入無糧,對嗎?”
劉伯溫步步緊逼,追問李善長。
李善長有些煩了,冷著臉道了一聲“對”。
可他渾然不知,已經落入了劉伯溫的語言陷阱。
劉伯溫環視殿內群臣,緩緩道:“那麼,如果朝廷將修路之策縮小到某一州,某一縣,以此作為試點,透過此策落地一縣,讓君臣見證成敗,成則推行全國敗則停工立止,李太師以為如何?”
此話一出,滿朝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