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4 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兩條龍 (第2/3頁)
心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洞的看著天花板,他看著自己思念的師傅。
他好像又回到了師傅面前,在那個夏夜得到了師傅的諄諄教誨,只要不好好學,師傅就會給自己一個腦瓜嘣的。
很疼很疼,但是心裡……很甜很甜,那是一種有人管你,有人給你破迷開悟,讓你永遠不迷惑的幸福。
“你們不懂啊……長城形成這樣的形態,一方面是根據山體河流走勢而修建,而另一方面則是降雨線的劃分……”
“師傅叫他400毫米年降雨線……”
載淳開始一點點把當年的談話重複了一遍,戈登和二毛鋼筆沙沙的響,拼命記錄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
長城並不是那一個人隨手畫的,其實那就是中原人經驗的結晶,他實際上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分界線。
而這種分界線,一方面靠山川河流的天塹阻擋,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年降雨量了。
年降雨量400毫米,這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高於400毫米就可以適合農業生產了。
從耐寒的小麥和黍米,到更南方的水稻,這些農作物都要依賴年降雨量來生長。
而低於400毫米降雨量,就不適合農耕文明發展了,那裡將是遊牧民族的天堂!
這其實就是亞洲大地上,農耕文明和遊牧民族的自然分界,是地球環境造就了兩種不同的生態,最後出現兩種適應不同生態的文明形式。
為什麼漢武帝遠征漠北,最後大獲全勝了,漢人的統治卻無法長久呢?根源就在這裡,農耕文明沒法在400毫米降雨線以北發展。
至少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無法發展!
既然無法發展,那麼持久的佔領就會空耗錢糧,最後撐不住了那就只能退回去了。
唐朝強大不強大啊?勢力也跨過了長城降雨線的區域,把國土投射到了遊牧文明的地盤上。
但是唐朝也只能依賴以夷制夷的戰略,在遊牧民族的地盤上,唐朝的正統性其實在一個個城池,在各大都護府和節度使手裡。
本質上那些疆域還是遊牧民族自己在治理,大唐的統治並沒有下沉到基層,也就是毛細血管。
說白了,還是適合農耕的區域太少了,農耕文明沒法取代遊牧文明。
所以唐朝中樞就要不斷的為那些都護府們輸血,補充營養,這樣才能維持龐大的帝國。
一旦出現財政問題,或者出現一兩支精銳兵團潰敗,那麼這種脆弱的統治就會垮臺的。
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