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五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木柴裡,有一小部分時來自施工中的廢棄木頭,還有一部分是就地取材,學習高原上老百姓的辦法,到山上去打柴。
所謂“靠山吃山”,在高原上老百姓的集聚地,打柴是冬天裡的一景。在高高的山上,經常可以看到當地的老百姓,穿著厚重的,頗有地方特色的皮衣皮帽,身上揹著大捆的柴火,腳下穿著釘子鞋,從山上蹣跚著走下來。
雖說是“健步如飛”,也是形容他們能吃苦的樣子,雖然砍柴背柴這活兒十分辛苦,但百姓們為了生計,於無奈中也會,以苦取樂。他們會邊走邊唱著青海有名的“花兒”,來抒發自己對於幸福的嚮往,對於勞動的無奈,自然也有個人感情的抒發。讓我們旁觀的人,都能感覺到他們的快樂與辛勞。
打柴的基本都是男人,幾乎看不到一個女人。在青海,就像廚房是女人的專利一樣,砍柴自然也是由男人承包的。也許是上山下山條件艱苦,也許是地方偏僻,又時常有野獸出沒,所以,很少看到女人單獨上山砍柴的。
但挑水和廚房的活計就由女人承擔了,男人是不能進入廚房的,如果被人看到,會讓人笑話的,當然,這是哪個年代的習俗,不知道現在改了沒有?
第二節
為了節約使用煤碳,連隊裡,打柴幾乎成了全年裡一個經常性的工作。
除去各班都有一定的打柴任務以外,連隊也號召大家利用星期天的休息時間,去山上砍柴,這也是考核戰士表現的一部分。
開始的時候,打柴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因為山坡上、小河邊,到處都是低矮的灌木,不用走太遠,用鐮刀隨便砍砍,就能弄上一大捆,佔用不了太多的業餘時間。
但後來漸漸的砍伐多了,河邊,山坡就近的地方已經無柴可砍,就只能走上很遠的一段路,到接近半山腰的地方去砍了。又要爬山,又要砍柴,還要背柴,這就成了一件特別辛苦的活兒。
我們一般是三五成群,比較合得來的戰友,一起去砍柴。在春夏季節,可以據高遠望,瀏覽下青藏高原的美麗風景,如果是“老鄉”,還可以順帶聊天兒,本來就是星期天嗎,也是連砍柴帶遊玩。
但到了冬天,朔風怒吼,滴水成冰,打柴就更成了一件特別艱苦的任務,很多人都不願意去。所以,在這個時候,連隊就會鼓勵大家,砍柴的同志,在連隊晚點名的時候,就會能得到連隊領導的“口頭嘉獎”。
河邊和山坡的灌木,莖杆兒是紅色的,卻長著綠色的葉子,雖然低矮,但生命力極其頑強。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