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4頁)
九把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某某電影的配樂,是我負責弄的。”篤定是配樂師把妹時最上口的話。
如同------
“某某電影的服裝,是我負責盯的。”篤定是服裝設計洋洋得意的口頭禪。
如同------
“某某電影裡的三百七十人,都是我一刀一刀教劉德華怎麼殺的。”
一聽,就知道是出自武術指導。
更何況是導演。
一個導演,拍廣告、拍v、拍電視劇,不管拍了多少年,從攝影機後面賺了多少錢,這輩子沒拍過電影,心中肯定有個缺口。
這個缺口終究得填補起來,不是因為拍過電影的導演一定高出沒拍過電影的導演一個頭(要是你一直拍爛片也沒多了不起啊!),而是因為每個導演百分之百都喜歡看電影(如果你是個導演但你卻不喜歡看電影,歡迎炮火四射干剿我的以偏概全),此生不斷被許多電影導演深深打動。
而任何自認有才華的導演,絕對抵擋不住親自拍一部電影自我驗證一番。
至於明星。
不是要否定鄉土劇、八點檔或偶像劇裡的演員,但電影演員就是不一樣。
有機會,每個演員都想拍電影,畢竟鏡頭刻在電影明星身上的力道,就硬是比較深刻,感受力特強。黑暗中唯一允許的巨大光亮螢幕,有希望成為演員的“生涯代表作”。
當演員,大家平平都是人,在變成明星前所過得生活想必也差不了多少,雖說個人特質、氣息風采、演技磨練、乃至運氣際遇都很重要,但電影明星當然是鏡頭“慢慢製造”出來的。
慢慢製造的意思,意指有很多的機會放在這些明星或準明星的身上。
太多人說,電影最需要的就是明星。
在這太多人裡的許多人說,在亞洲,真正的電影明星,幾乎集中在香港。
日本有很多傑出的歌手、電視劇演員,但電影明星?
韓國有很多傑出的歌手、電視劇演員,但電影明星?
日本跟韓國都是富裕的國家,但不大量拍電影,哪來的很多電影明星。
許多人會說質好比量好來得重要,但現實上:“沒有量,就沒有環境。”
沒有環境,就難以培養一流的技術人才。
什麼都可以變得出來的技術團隊,就是支撐起電影工業的大功臣。
用簡單的分子分母的數學觀念就可以輕鬆知道,是的,大量拍攝的電影工業,亂七八糟拍出的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