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安城今年的春天似乎來得比他年早的多。上元節前的一場大雪之後,一直到正月底都是大好天氣,晴空豔陽之下,冰雪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消融。消融的雪水潤入地面,樹根,花壇,讓長安城中的樹木花草早早便呈現出一種萌發之態。
連日的晴好天氣也讓氣溫回升的很快,街頭上精壯的長安少年們有的已經穿著單衣在街頭橫著膀子行走,長安城中貴婦小姐們已經開始考慮今年春夏的華服該做什麼樣的式樣,胸前的白肉要露出幾分來的事情了。
柳園中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滿園垂柳嫩黃的枝條開始在風中招搖,園中居住的七名即將參與梨花詩會的文士們的熱情也像勃發的柳條一樣迫不及待。
柳園中的美景確實起到了激發創作熱情的作用,這幾日,眾人在柳園之中探討詩作,推敲詞句,創作出了不少平日他們根本寫不出的詩句來。水準之高,連他們自己也不敢相信。
對王源而言,這是個結交人瞭解人的機會,從這些人的口中,王源瞭解了許多在永安坊當坊丁時所瞭解不到的機會。讀書人有自己的小圈子,而這個小圈子裡有時候談論的不僅是詩詞歌賦,在一個士人地位崇高的時代,他們談論的最多的除了詩文便是政治。
讓王源吃驚的是,即便眼前這些文士都是長安城中士人中最底層的一員,他們依舊對朝中掌故,政治厲害,乃是逸聞趣事瞭如指掌。
在研討詩作之餘,王源有意識的問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眾人對王源的文才早已佩服的很,每每命題寫詩,王源的詩都是眾人歎為觀止的一首,就算是最自負的韓四郎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然而,王源對長安城中的掌故以及朝野上的無知也同樣讓這些人覺得不可思議,就算是長安市上普通的一名百姓,怕是知道的也比王源多。
於是在王源問這些問題的時候,眾人譏笑之餘不免心中產生“畢竟你也不過是詩寫的好,僅此而已。寫詩我不如你,可其他方面你不如我。”這樣的快意想法。
正因如此,他們的回答往往更加的踴躍,雖然他們的回答也並非完全的準確,往往加了很多臆測的成分,但僅此已經讓王源知道了不少上面的事情了。
眾多的訊息之中,王源最感興趣的無疑是兩個人,一個是同時代生活的大詩人李白,王源三歲起,同樣是當教師的父母教他的第一首詩便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了。長大以後,讀到李白那麼多想象瑰麗氣魄雄偉的詩作,王源更是成了李白的腦殘粉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