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我簡直是個天才 (第3/3頁)
我知魚之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殿下,這恐怕……”
片刻之後,以梁成為首的一干士大夫和儒生已是蠢蠢欲動。
“你們收聲,別忘了此前是誰捨命搭救你們!”
劉據眼睛一瞪,冷聲喝止了他們,隨即側目看向終軍,現在到了他發揮才能的時候了,
“終軍,你來替我解釋一下我父皇這些政策的好處。”
在說到“我父皇”這三個字的時候,劉據又特意加重了一些語氣。
這就是他的計劃的第一步!
樛氏和呂嘉不是各有各的利益訴求麼?
推行一國兩政就等同於讓雙方各讓了一步,回應了對各自的利益關切,如此雙方的矛盾也就不會像歷史上那樣尖銳,最終走到呂嘉反叛那一步。
這樣一來,南越國就會以和平的方式成為大漢的內附國。
大漢也就不用調撥大軍前來征伐,以至於損耗無數,只能任由羌人和匈奴藉機在北面為所欲為。
至於武功爵和恕罪令。
這兩項政策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是昏庸之舉,久而久之必定會令南越國亂政壞法。
大漢的儒生早就在罵了,只是在劉徹的高壓之下,不敢公開叫罵罷了。
但如今劉據提出一國兩政已經等於代表大漢做出了讓步,承諾南越國成為大漢內附國之後,不會干涉任免丞相呂家的人。
這就等於確保了呂家的利益,他們自然也應該表示一下誠意不是?
劉據心中有數。
只要呂嘉不是捨身為國的忠義之士,就一定會選擇相信後人的智慧,在這兩項政令上作出妥協。
那麼呂嘉是忠義之士麼?
絕對不是。
非但史書中明確記載了他的反叛就是出於自身安危和家族利益。
而且這樣的忠義之士也幾乎不可能成為三王元老,何況那個已經死了的南越明王趙嬰奇還是個嗜殺之徒。
如此一來。
呂嘉之亂不會再發生。
大漢在順利將南越國收作內附國的同時,還將其放在溫水裡煮著,待煮熟那一刻輕而易舉便可完成真正的一統。
而劉據也成功得將劉徹的“好名聲”傳到了國外,諷刺意味直接拉滿。
劉徹是那麼要臉的人,要是知道把臉丟到國外,只怕是想不暴怒都難。
這正是一舉三得,穩如泰山!
噢耶,我簡直是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