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漫遊者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鐵山港區因千古良港而得名,是桂東南地區最重要的出海通道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南珠”產地,歷史上曾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這些歷史背景和地理特點共同構成了鐵山港區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由於鐵山港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海洋資源,這裡的海洋生物種類繁多,包括各種魚類、貝類、藻類等,形成了豐富的海洋生物群落。鐵山港區是在公元二十世紀的1994年設定成立的。鐵山港區是“南珠”的原產地,流傳兩千多年的“珠還合浦”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歷史上,鐵山港也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這裡也是北海市工業建設的主陣地、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三大工業區之一,這進一步促進了該地區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發展。
此外,這個區域是一個狹長的臺地溺谷型海灣,形狀類似喇叭,呈現出南北走向。水域南北長度大約是40公里,東西最寬處大約是10公里,一般寬度是4公里。鐵山港區地處濱海平原,地勢平坦開闊,是中國大陸上離歐洲、非洲、中亞、西亞最近的港口之一。鐵山港區港口主要有鐵山港、營盤港、白龍港等幾個港口。鐵山港區海岸線東北起於南康鎮黃麗窩的廣和海匡,經過南康鎮的大塘、雷田、興港鎮的粟山、石頭埠、富屋、謝家、南樂、川江、彬定、婆圍,營盤鎮的黃稍、彬塘、鹽灶、營盤、白東、鹿塘、火祿,止於營盤鎮白龍社群的白龍港,全長78千米。
如今的鐵山港口區是一個AI智慧現代化的綜合性大港口,在公元二十一世紀的2023年就發展建設成擁有生產性泊位21個的大型港口。其中15萬噸級泊位3個、10萬噸泊位5個、5萬噸級泊位1個、5000噸級泊位4個、3000噸級泊位1個、1000噸級泊位及以下泊位7個,碼頭岸線長4001米,年透過能力3448萬噸。
鐵山港區的海岸線總體處於向海推進的狀態,這種變化主要是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如養殖開發和港口碼頭建設等。岸線變化主要表現在鐵山港與丹兜海灣頂兩側。
海岸演變是一個動態、連續的發展過程,反映了自然、經濟和社會綜合作用的強弱。岸線是海岸與海洋相互作用的前沿,是響應全球變化最迅速、生態環境最敏感、最脆弱的地帶,也是海岸環境演變的最直接體現形式。
鐵山港及其鄰近海域的生態系統包含了豐富的生物群落結構和能量流動特徵。這個生態系統由多個功能組構成,包括海鳥、底棲動物、浮游動物、水母、浮游植物和有機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