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有因無果念頭不構成行為“動機”,沒有產生行為結果,不能演繹成小說。這是一個純個人的精神事件,對現實主義小說而言,根本沒有意義。如果一個在世俗生活中很正常的人說他“想自殺”,人們只當他說說而已。如果這個人真的自殺了,那人們會震驚。因為人們總是按照一個人世俗存在的優劣來判斷一個人精神存在的優劣。因此,現實主義的寫作方法僅僅限於作品人物的對話和行為,無法涉及人物對話和行為的動機。因為“動機”不存在於作品人物之中,而是存在於作家思想之中,是作家的沉默部分。因此,現實主義作家對人物不能表現為行為併產生行為結果的精神事件一概不予以承認。作家的寫作格式常常是:作品透過某某事件的描述,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事實上,現實主義作家所謂的“精神”,既不是作品人物本真的純精神存在,也不是作家本我存在的那個精神。而是一個浮現於作品之上的、被社會化了的精神,是一個符合社會倫理道德、世俗教化的典範——精神,或者是對這個社會化的“精神”的否定和批判。它只是一個讓讀者透過其描摹的事件去感知人物社會化的、理性的、符合世俗社會生存規則的精神。這個“精神”事實上是世俗化的,面向經驗世界的,本質上是一個世俗事件,不是精神事件。而作家本人隱秘的本真存在的精神被這個世俗化的“精神”所覆蓋和被捨棄掉了。因此,如果現實主義作家透過什麼的描摹而寫出了人的本我的精神存在,那是天大的謊言。那是用世俗存在的“精神”掩蓋本我存在的“精神”,用世俗事件替代彼精神事件的欺騙。
一個人每天的心理活動和精神活動,如果透過言說的方式說出來,大概有一萬句話。就算一個人整天都不說話而獨處的人,其心理活動和精神活動產生的語言也應該有一千句吧。而且,有些精神活動是在大腦視覺神經中呈現出的是虛擬影象(大腦海景),還不能言說。儘管這一千句話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重複的,然而那這一千句話中,只有透過語言能說出來的、把腦子裡的動機變成了現實行為併產生了後果的一小部分,才是現實主義作家描摹的物件,被認為是有“意義”的。
(實際上心理活動和精神活動複雜得多,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一般說,心理活動產生的行為是短期的、有“此在”的時效性。而精神活動產生的行為是宏觀而長期的,是心理活動的起源。)
那麼,在精神活動之中沉默著而沒有形成行為併產生行為後果的那一部分呢?毫無疑問,被現實主義作家丟棄了。雖然這一部分包括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