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若無愧於心。”他想,我這短短的一生,也許做過許多錯事,但我的心是純淨的,正直的,堅貞的,不容玷汙的!
陳樹湘冰冷的手感到了自己肚腸的溫熱……他不覺得疼,只感到頭暈心顫,四肢酥軟,但他仍然能覺得他的肚腸已經拖到地上,在沙礫路上磨擦著。
他必死無疑了,難道陳樹湘就沒有一點遺憾嗎?當然是有的。在國民黨二十六路軍時,他也是抱著報國的赤誠之心,作戰以勇敢聞名全軍,那時他的信條是“平生鐵石心,忘家思報國”。可是,後來他發現,他不過是軍閥手中的一把刀,這把刀砍出去,是利國利民還是禍國殃民?
在新軍閥混戰的年代,他曾縱馬中原,衝鋒陷陣。他在為誰而戰?他的刀砍殺的是誰?他在為誰爭權奪勢搶佔地盤?在中原大地上,他路過一個被戰火燒燬的村莊,火光裡,他看到的是滿面涕淚向蒼天呼號的饑民。他跳下馬,把自己薪餉積蓄全部散發給他們,三百二十元白花花的大洋,足以使這些飽受戰爭慘禍的饑民得到暫時的溫飽,但他聽到他的參謀長不以為然的聲音:“別做傻事吧!你能給千村萬戶都散發一份?”
混戰,像一架絞肉機,不分男女老幼,不分青紅皂白,一齊在這架絞肉機裡變成齏粉。到底他是在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呢,還是把人民推進水火之中呢?
參謀長的話是對的,到處是焚燬的村莊,到處是啼飢號寒的災民。即使他有千萬財物可以散發,第二次戰禍不又洗劫一空?他再無勇氣下馬,也沒有必要下馬,他只能打馬飛奔,逃避罪責似地避開那些焚燒的村莊和災民。但那慘烈的景象和怨憤之聲卻在他心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赤心報國無片賞”,陳樹湘一腔如火的雄心壯志驟然變冷了。我應該怎麼辦?每當想到把人民推向戰爭災難的刀鋒中,也有自己的一隻手時,他就感到刻骨的痛楚。
就在蔣、馮、閻中原大戰之後,他就起了解甲歸田的念頭。被調到寧都來打共產黨,他更是流露出消沉絕望和頹然自棄的情緒。他那年輕的眼睛裡竟瀰漫著將死老人的灰冷無力。是隱藏在部隊中的共產黨員萬世松突然給他揭開了生活的新篇章。
起義之後,他又恢復了勃勃精力,變得煥然一新。
“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逆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陳樹湘相信自己是為正義而死,只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而不能報國於萬一。
後邊那個抬擔架的匪兵踏著了一團黏滑的東西,大叫了一聲,滑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