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主要在讀書,也沒有從美國分部這邊接過任務,美國這邊我熟悉的組織成員只有宮野志保和她姐姐,還有我從日本調來的一個人。”
他繼續提供著自己知道的情報:“之前美國分部這邊一直都是朗姆控制的,他肯定不會讓我插手。除了剛來美國的時候我和朗姆手下一個人交接了一下宮野志保的監護權以外我就再也沒接觸過他們了。不過我一直有記錄組織在美國的人員流動,但是隻侷限於底層,畢竟我還是有代號的,朗姆那邊每個月會例行通知我一下大體的人員流動和安全屋位置,當然,肯定只侷限於那些比較表層的安全屋。我全部都有備份,待會可以查閱一下。”
雖然琴酒一直都是獨行俠,身邊只帶著很少的一兩個人,但實際上他做的任務前期也是有很多人參與了收集情報的,組織的大部分任務也是這樣,不只有一個人參與,這些環節中只要有一個環節有臥底任務就可能會敗。
從失敗了的任務的每一個環節入手,調查所有經手過這個任務的人,這樣開始效率肯定比直接排查所有人要來的高一些。
另外,根據人員流動雖然查不到什麼具體的東西,但如果把所有執行過的任務交叉比對,可以看見那些暴露了的、失敗了的任務是由哪些人完成的,綜合分析找出任務失敗率比較奇怪的人,也許可以發現一些線索。
能被派來臥底的人,實力應該都不錯,這些人想要在組織裡獲得更多情報,爬上更高層,肯定會加倍努力完成組織的任務。但如果碰到了和他們真正屬於的地方利益相關的任務,這些人或許會做些事情讓任務失敗,透過這樣分析,如果某一個人的任務完成率不錯,能力也挺不錯的,但是在遇上某一個特定的組織的任務時總是失敗,那麼這個人多半有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