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始皇革命 一統天下 (第2/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鴃讀如決),吳人“斷髮文身”,越人“徒跣不履”,並沒有人要求他們都改弦更張,改頭換面,統一起來。
這是春秋。到戰國,共主都沒了,大家都是獨立王國,更是誰都不買誰的賬。於是“田疇異晦,車塗異軌,律文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甚至出現了所謂“鳥書”和“蝌蚪文”—— [20]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23BI.jpg"/>
貨幣也五花八門。簡略地說,大體上是周、趙、魏、韓通行布幣,燕和齊通行刀幣,楚通行銅貝和金幣,秦通行圜錢。而且,即便同為刀幣或布幣,形制和重量也不一樣,折算起來極為麻煩。[21]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23DS.jpg"/>
這當然讓中央集權的大帝國不能容忍。因為帝國不但要求“海內為郡縣”,而且要求“法令由一統”。如果不把文字和貨幣之類都統一起來,那麼,難道皇帝的詔書要寫成不同文字,國庫裡面又是布幣又是刀幣?
於是秦始皇勒令全國統一,包括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畝制(二百四十方步為一畝),統一車軌(車寬六尺)。據說這是孔子也曾嚮往的,比如《禮記·中庸》就主張“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但意義最為重大的,還是統一文字。
統一的辦法,是廢除異體字,推行簡化字。為此,他們不惜先革自己的命。秦本西周故地,通行的是籀文(籀讀如宙),也叫大篆。大篆筆畫繁重,始皇就讓李斯簡化為小篆,也叫秦篆。後來,程邈更簡化為秦隸。這就連低階官吏和底層人民也可以認識了,所以叫“隸書”。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236108.jpg"/>
這實在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它不但普及了文化,也延續了文明。事實上,我們民族的文明三千年不中斷,文字的作用功不可沒。從甲骨到金文,從周篆到秦篆,從篆書到隸書,陳陳相因,一脈相承。於是商文化延續為周文化,周文化延續為秦文化,秦文化延續為漢文化。承上啟下的,正是秦始皇的“書同文”。
書同文的結果,是一個更大民族的誕生。這個民族就是漢。漢族,是華夏民族的升級版。她的形成,卻其實開始於秦。實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