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2/11頁)
卡森·麥卡勒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色。這不僅關乎寫作風格或政治立場,還來源於一種面對生活的態度,這種態度使麥卡勒斯小姐有可能避開周圍環境的壓力,將人類匯聚在一起,無論對白人或是黑人,她都抱有一視同仁的理解與溫柔。”
作為一顆新星,卡森·麥卡勒斯結識了一些作家、藝術家,有美國人,也有逃到美國的歐洲人。如果說自戴高樂將軍六月十八日的宣言之後,倫敦成為了抵抗運動的象徵,那麼對於那些從納粹主義國家中逃出來的人們而言,紐約則是他們的流亡地。卡森與德國大作家托馬斯·曼的兩個孩子克勞斯、艾麗卡尤為相熟。克勞斯在一九四〇年六月二十六日的私人日記裡寫道:“認識了有趣的新朋友:年輕的卡森·麥卡勒斯,優秀的小說《心是孤獨的獵手》的作者。來自南方。身上有一種奇特的氣質,融合了文雅與野性、柔美與天真。可能極有天分。”
第一部小說大獲成功後,人們急切而又小心翼翼地等待著麥卡勒斯第二部作品的出版。一九四〇年六月十六日的《紐約時報》上寫道:“人們懷著擔憂的心情等待著第二部小說。卡森·麥卡勒斯將標準定得太高了,不可能再次達到同樣的高度。”一位年輕作家會被這樣的話唬住。但卡森沒有。她再次回到了工作狀態。接下來,有必要列一份簡短的人物傳記了。
卡森和她的丈夫利夫斯都想當作家。他們曾有一個約定。一個人寫作時,另一個人負責養家。一旦這本書寫完了,兩人就互換角色。《心是孤獨的獵手》的巨大成功改變了這個約定。卡森繼續寫作。然而,由於她的第二部小說《金色眼睛的映像》發生在軍營裡,便總有傳聞認為那其實是利夫斯·麥卡勒斯的作品。毫無疑問,利夫斯的軍人生涯給卡森帶來了啟發與幫助。他一定提供了一些細節。可是,只需讀一讀他在戰場上寫的信——他參與了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的諾曼底登陸——就能知道,兩人之中,卡森才是那個作家。儘管他的信十分詳盡而且感人,但缺少了卡森那種獨特的風格。
卡森的第二部小說完成於一九四一年初,在二月十四日出版,那天也是美國人熱衷慶祝的情人節。《金色眼睛的映像》獻給了安娜瑪麗·克拉拉克—施瓦岑巴赫——一位年輕的瑞士女人,卡森透過托馬斯·曼一家認識了她,然後愛上了她——在她心裡,這份愛更多的是一種情緒、一種熱愛,而非肉體之愛。五天後,也就是二月十九日,她二十四歲了。她返回南方,不再出入紐約知識分子圈,但她依然是一九四一年初風頭正勁的作家。詩人路易斯·昂特邁耶(1885—1977)為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