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的黑螞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子會被及時排除,新的氚和氘的混合氣被輸入到反應體,核聚變就能持續下去,產生的能量一小部分留在反應體內,維持鏈式反應,大部分可以輸出,作為能源來使用。
這樣的方法只有一個問題,我們要把這個高達上億攝氏度的反應體放在哪裡呢?
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造出任何能經受1萬攝氏度的化學結構,更不要說上億攝氏度了。這就是為什麼一槌子買賣的核彈已經制造了50年後,人類還沒能有效的從核聚變中獲取能量的唯一原因。
當然,人類能成為掌控地球的主宰,說明他們的智力比起其他生物來說要聰明很多,在化學結構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就被他轉向了物理方面。磁約束核聚變就是這樣產生的。
目前已知的著名方法是“託卡馬克”型磁場約束法。它是利用透過強大電流所產生的強大磁場,把等離子體約束在很小範圍內以實現核聚變。雖然在實驗室條件下已接近於成功,但持續過程並不長。
從技術上講,等離子運動過程中會出現一種湍流現象,無序無規則的粒子運動是不可測的,而在託卡馬克高溫高密度等離子體會有非常多的不穩定性,如果伸進去一根探針進等離子體中心,那立刻就會激發起不穩定性於是整個等離子體就會分崩離析。
以工程來說,如果想要達到聚變的點火條件,那麼在工程上我們需要在足夠大的體積內產生足夠強的磁場,約為10T。
而現在人類能實現的最大穩定磁場大概也就是10T那樣一個量級了,產生這麼大的磁場的電磁鐵,一定是需要巨大的電流的,而巨大的電流就會發熱,發熱了之後就會把材料自己燒掉,所以現在正在建的最大的託卡馬克工程ITER就是採用的超導線圈的方式,這的確是解決了發熱問題,但是線圈想要維持超導,就需要極低溫,通液氦浸泡。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這樣一副場景“在一個房間裡,內部溫度是一億攝氏度的超高溫,而表面溫度是幾開爾文的超低溫!”工程上的實現難度可想而知。
最後一方面的難點是經濟上的,做那麼大的超導電磁鐵,花費的金錢絕對要上千億!是美元!
所以現在最大的託卡馬克工程ITER就根本不是一個國家在做了,而是7個國家一起出錢合作的,一旦超預算,那這個數字就會無上限的增長,可能是上萬億美元,也可能是十萬億或者百萬億美元。
這個過程就要看科研人員的智慧和創造力了。
和他們比起來,程遠手中掌握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