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名將治暗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唐朝的山南東道,相當於後世湖北的大部分地區,位於黔中道北面的山南東道,有著長江,有著中國五大湖泊之一的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汩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洞庭湖是歷史上重要的戰略要地、中國傳統文化發源地,湖區名勝繁多,以岳陽樓為代表的歷史勝蹟是重要的旅遊文化資源。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發祥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水產和養殖基地。
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由東、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個較大的湖泊組成,在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調絃4口(1958年堵塞調絃口)引江水來匯,南和西面有湘江、資水、沅江、澧水注入。湖水經城陵磯排入長江。通常年份4口與4水入湖洪峰彼此錯開。因而有「容納四水」、「吞吐長江」的調節作用,減輕了長江中游的洪水壓力。若出現「江湖暴漲」,就易氾濫成災。由於4水和4口攜帶大量泥沙,每年約有1.28億噸泥沙淤積湖底。1825年時湖水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1890年為5,400平方公里,1932年為4,700平方公里,1960年已減為3,141平方公里。現在以湖面高程34.5統計,湖水面積為2,820平方公里。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為許多大小湖泊。水位變幅大13.6米,有「霜落洞庭幹」之稱。1952年興建荊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墾殖區,使部分洪水洩入分洪區,並整修了湖區堤垸水道,減輕了洪水對洞庭湖區的威脅。洞庭湖湖濱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盛產稻米、棉花。湖內水產豐富,航運便利。
有著如此好的天時地利,難怪後世的清朝,大力的依靠這湖南和湖北的稻米,只要湖南大豐收,全國糧食不用愁。
現在湖南、湖北已經被朝廷深度而有效的控制,往東的江南西道還有一個鄱陽湖。
鄱陽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位於江西省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