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的報道,也不會激起你的自我意識——很少有校園欺凌的加害人覺得自己做錯了事,他們總會給自己找到理由,‘都是對方的錯’,他是亞洲人、同性戀、女人、醜陋的人、學習好的人、長得讓我不順眼的人……對你來說,他是王村的人。”
李雲生的眼睛在飛快的眨動,對劉瑕擲去的那一把又一把的飛刀,他根本毫無招架之力,只能全吃下傷害,現在還有點沒回過神來。——李雲生當然從不覺得自己是個壞人,這是又一個有趣的心理小常識,一個壞人哪怕已得到世界的定性,但要他發自內心地接受自己是個壞人,其實也還是比別人想象得都艱難,這是行動正當化的本能欲求。而這其實也造成了很多校園欺凌的後續影響,不僅僅是受害者被影響,當加害人徹底成熟以後,他們意識到自己以前做了多可怕的事,也會為此自我厭惡,被負罪感糾纏,產生心理障礙,需要介入治療,有些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因為自我譴責而自殘、自殺。
劉瑕當然不在乎李雲生會不會自殘,她繼續說,“而對受害者來說,這種絕望感會永遠糾纏在他們左右,影響他們的一生,甚至直到多年後都無法複述……”
“恨意,也會如此刻骨銘心。在這種情緒狀態下衍生出的情緒,是極為極端和瘋狂的,就像是影片裡提到的校園槍擊案一樣,被小社會排斥的成員,對整個社會生態圈都抱有恨意。而這種恨意醞釀出的結果——大規模殺傷案件,幹掉特定目標,對於他身邊人員的無差別殺戮。”
“覺不覺得這個模式,和李家村的爆炸案很像?”她說,“李先生,雖然對你的行為表示不齒,但我還是得說,你確實為我們找到了一定的調查方向。水電站的員工裡,在鎮上讀中學的人員,都被我們挑了出來,你們的王村同學,已被誠邀到場。他們幾乎所有人都曾被李家村的同學欺負。不過,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因此留下陰影。”
她開啟膝上型電腦,推到李雲生跟前,開啟了桌面上的另一個影片——來自王村的數十人坐在大會議室裡,笑嘻嘻地看著大螢幕上的影片。大部分人都因為這拙劣的效果而分心,英文對白和漢語字幕是另一重障礙(對於不常閱讀的人群來說,同時關注畫面和字幕是很吃力的),同時,影片的內容也無法吸引他們的興趣。只有少數的幾個觀看者,眨動眼睛,觀看得極為入神,小男孩被追打、嘲笑、虐待……每一段赤裸裸的傷害呈現,都伴隨著某個人的畏縮,緊張的吞嚥,不忍的搖頭,眼中閃現的淚光……
但劉瑕的眼神,只在那個奔跑的小男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