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土高坡是怎麼變綠的,大家都看到了。
是後世政府的鼎力支援,科學家們的鑽研探索,每一個普通人的共同努力。那成片的綠色植物,種植難度不亞於修建長城,但他們也硬是咬著牙,真的在黃土甚至沙漠上,種出了這些綠色奇蹟。
遍地的綠色,讓從前的勞動人民也感同身受。
他們是黔首,是地裡刨食的泥腿子,但也是人。知道修河堤苦,他們也還是會去修,對幫助他們的父母官也會修祠立碑,一直感念。
他們知道是自己腳下的大地養活他們,是黃河滋潤他們,他們也想看著自己生活的家園變得更好,河水清澈,滿地綠色。
感嘆後世農人的不易,也羨慕後世朝廷是真的在做實事,農人的經濟民生都會被那些專家放在心上。
有過生活經驗的,對自己地方的吏治情況一清二楚,每年差吏收東西的時候能瞎眼睛少盤剝點就很不容易了,哪裡會有那種蹲下來給人普法的。以小見大,可想而知後世的官吏與他們現在定然大不相同。
而幸運的提問者朱厚熜,心情也挺沉重。
是知道多種樹能固養水土,減少土地荒漠化了,但是邊境的明軍如果不就地屯田,靠糧食運輸的話,運輸的糧草和過程中消耗的糧草每年都不是小數目。
只能試試邊種田邊種樹了,他是把天幕上出現的那些樟子松之類的植物全都記下來了,模樣回頭也能畫,找人去尋,再想辦法培育出來,能發現一些擅農事的苗子就更好了。
這個問題結束了,真的第一號蕭何就要開始了。
雖然知道主播不是什麼神女,只是個後世小姑娘,但是蕭何和大部分人一樣,對傳授給他們知識的主播還是抱有敬意:“求問主播,三峽工程的其他兩個工程,可否詳細講講?”
【小小看了下,還是秦朝的蕭何呢,有點稀罕。
“整個三峽工程挺大的,這樣吧,明天我看看能不能給個相關紀錄片。”】
蕭何:“謝謝主播。”
主播放的影片一般乾貨都很多,從觀感和內容上來說,還是紀錄片更好更詳細,沒浪費機會,不錯。
蕭何結束,二號幸運觀眾曹參想了想,問:“黃河已經治理的很好了,為什麼不把那些懸河的泥沙打撈出來呢?”
其他人也紛紛好奇,對啊,為什麼不乾脆挖河道里的泥沙呢?
放在他們這裡,這肯定是勞民傷財的事,但後世河道上那一艘艘大船,撈個沙子應該不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