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國的玉米,在這麼多直播的朝代裡,也就只有康熙年間的人知道並且在吃。
不少冬天就在喝棒子麵粥或者啃著乾巴巴的玉米窩頭的清朝百姓也是一愣,看著天幕上主播手裡的兩個玉米,陷入沉思。
“咱們的玉米,好像沒有主播手裡的那麼大,玉米粒也沒那麼飽滿緊實啊……”
有人反應過來,稻米都能叫後世培育成那麼高產的品種,那玉米也肯定是培育後的。
“但是榨油……玉米怎麼榨油?”
“獲取,能和豆子、芝麻一樣榨油?”
【“雖然現在我們的小麥和水稻產量都很高,不過玉米才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它耐旱,耐寒,耐貧瘠。在不能種小麥和水稻的地方,可以種玉米,它可以製糖,制酒精,也是我們畜牧業裡的重要飼料來源。”
一手一個玉米,小小舉給他們看。
“以前玉米的畝產也有幾百斤,現在一畝地一般出1400斤玉米,不包括底下的玉米棒子。 我手上的兩個玉米都是改良過的品種,和以前的老玉米差別很大。
左邊淡黃色的水果玉米,很甜,含水量也很足,煮著吃或者燉湯喝就夠好吃了;右邊金黃色的糯玉米,它含澱粉量更高,更容易飽腹,口感軟軟糯糯,有點粘牙。”
她想了想,剪開了糯玉米的真空包裝,也摳下一粒玉米,把兩粒不同品種的玉米放在手上碾碎,水果玉米的瞬間爆出汁水,黏玉米水不多,像是煮軟了的米麵一樣在她的指腹上攤開。】
畝產千斤又很好播種的主糧,就算是沒改良以前,也是畝產幾百斤了。
耳邊是主播給的資料,眼前是兩種玉米的被碾碎的質感,就算完全不知道它是什麼味道,但是看主播的樣子就知道這絕對差不到哪裡去。
一時之間,想出海去那個美洲找玉米回來的人多了不少。
而種著玉米的康熙朝農民們,一個個也開始琢磨他們怎麼才能利用手頭上的玉米,培育出主播那種能畝產千斤的玉米出來。
曹魏人劉三水家住在遠離都城的偏遠地區,這裡常年乾旱,每所以給他取名都是帶水的。
在這裡活著,糧食不能不種,不是小米就是大豆,但是種了也不一定能全須全尾的長大。
看著天上又大又漂亮的玉米,他眼裡十分羨慕。
“主播,可以讓我看看玉米整顆到底長什麼模樣嗎,我想去外面找這個玉米回家來種!”
雖說他們一直以來的傳統就是紮根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