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像以前的時候,那邊是派過遣隋使來的,一封日出國天子給日落國天子的國書,把楊廣氣的差點砍人了。
“觀音婢,當時他怎麼就不真砍呢?”
長孫皇后沒說話,這個問題李世民自己是知道答案的。
因為楊廣要打高句麗,當時倭國和高句麗下面的三韓之一關係還成,楊廣不希望打高句麗的時候三韓有變動。
想起來那群來大唐學習的倭國人,李治和武則天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吐蕃、突厥、高句麗,雖說周邊的鄰居沒一個是好相處的,但目前為止,也沒有那個是能在大唐國土上這般猖狂的。
宋人也都記得是有倭人來宋學習茶藝的,對華夏日後居然被一個小島欺負,連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
遼是一直勢大,西夏也不遑多讓,但是這麼一個孤懸海外的小島是憑什麼?
他們有那些火炮,後世當時是沒有嗎,怎麼會任人欺凌?
國內有倭國人的朝代,幾乎統治者們腦子裡都閃過了‘狼子野心’四個字。
[1938年,永利公司在川西五通橋籌建永利川西化工廠,範旭東任命侯德榜為廠長兼總工程師。
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侯德榜帶領職工,生產自助,維持公司員工生計;同時,著手籌辦四川鹼廠。
由於四川的條件不適於沿用傳統蘇爾維制鹼法,無法維持生產。為了尋找適應內地的制鹼工藝,侯德榜特於1939年率隊赴德國考察,準備購買察安法專利。
在對方提出辱國的條件下,侯德榜中止談判,發憤自行研究新的制鹼方法。
回國後,侯德榜和永利工人們一起認真剖析氨鹼法流程,經過500多次試驗,200多次樣品分析後,新工藝終於被確定下來。
新技術匠傳統制鹼法對原料的利用率,從原來的70%上升到96%,同時還解決了廢渣廢液汙染環境的弊端。
1940年,範旭東將之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德國,大家地圖上一看,又是歐洲那邊的小國。
只看領土面積,一點也不大的國家居然也有這種制鹼工藝,可見後世國力,科學技術也是一項重要的指標。
還有,它是提了什麼辱國條件,能讓買技術的侯德榜都憤而回國?
[將氨氣和二氧化碳通入飽和食鹽水,析出碳酸氫鈉沉澱……]
講完侯德榜和他的新式制鹼法的故事後,最後開始講制鹼過程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