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章 一去不回(大結局) (第1/15頁)
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詠霖退出一線決策圈子之後,就沒有過多的停留在中都城。
他要把足夠的空間留給辛棄疾,讓辛棄疾發揮,並且他也想觀看辛棄疾在沒有他的情況下會如何佈局屬於他的時代。
另一方面,蘇詠霖準備前往遼東和大西北視察,一邊視察當地移民的居住情況,一邊視察當地土豆和玉米的種植情況。
共和二零二四年,北洋探險船隊完成了他們的重大歷史使命,即帶回土豆、番薯等高產農作物的種子,引種到大明,並且成功在遼東地區試產,獲得了豐收。
自此,蘇詠霖定下了在遼東和大西北等較為乾旱且溫度不如中原的地區在種植一般主糧的同時也種植玉米和土豆的計劃,劃一部分割槽域種植土豆和玉米,作為主糧的補充。
同時在南方地區,他也安排了番薯的種植,用一些不那麼肥沃的土地種植番薯,同樣作為主糧的輔助,以增加糧食產量和糧食儲備。
這一計劃在遼東、大西北和西南諸多地區推行的非常成功,有了集體農莊組織來執行,農業方面的事情推廣起來就會變得相當容易。
整個農部因為這些高產農作物的到來而亢奮不已,農部尚書親自帶人研究土豆、玉米和番薯的種植,經年累月泡在實驗田地裡,只為了能夠儘快摸透這些農作物種植的要義,並且傳授給農民們。
這一點上,他們做的很好。
高產農作物的引種成功為大明進一步升級國勢而填補上了最後一塊短板,對於大明來說,剩下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往前走,所有該補齊的短板,蘇詠霖已經在他離開之前,辦到了。
共和二零二七年和二零二八年間,蘇詠霖走遍了遼東和大西北。
共和二零二九年,蘇詠霖又前往大西南考察,觀察大西南的採礦行業和農業,還有較為發達的南路商業,與此同時,也觀察到了大西南因為糟糕的交通狀況而受限的情況。
於是在返回中都之後,蘇詠霖對執行委員會提出了把鐵路修到大西南的計劃。
他的建議是從大同在修一條鐵路到關中,然後準備從關中修一條鐵路到漢中,再從漢中修建鐵路到成都,最後把鐵路修到大理,修一條貫穿東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
對於這個建議,執行委員會的諸位都不是專業人士,所以找來工部火車專案組的專業人士展開研討。
大家首先認為這個專案不是不可能的,他們內部也提出過這個想法,想要終結蜀道難的歷史。
但是現在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