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111這樣才對嘛 (第2/6頁)
月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部和北部邊界也向內縮水了很多,華沙在朝向俄國的方向幾乎沒有戰略縱深可言,處於一捅就穿的地步。
俄國人在邊境上集中部隊威脅德國人,夾在中間的波蘭人自然是非常的難受。而偏偏波蘭受英國保護,俄國人的姿態也是給英法施壓。
俄國人採取行動後沒多久,法國的第一執政克里斯蒂娜似乎找到了突破現在輿論困局的良方,她開始製造輿論,說俄國人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俄國打算重回歐洲的訊號,全力以赴的將法國國內的輿論焦點轉移到國際形式上。
而她的行動在某種程度上成功了,因為在她製造輿論的同時,法國國內那些傾向於泛人類主義的媒體也彷彿故意呼應她一般開始宣傳奧地利境內的“人道主義危機”。
這個如此先進如此有時髦值的詞兒不用問,肯定出自穿越者林有德之手。
俄國的舉動同樣刺激了英國,奧匈帝國的這次內亂,一下子成了國際舞臺上最奪目的焦點。
而林有德再一次處在了這個焦點的正中央,站在了聚光燈下。
所有人都認為他有能力決定奧匈帝國局勢的未來走向。
在所有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們都在討論著奧匈帝國的局勢,考慮該如何在亂局中為自己的國家撈一筆的時候,有個人不甘寂寞的從另外的角度審視整個事件,發出了不同於主流見解的聲音。
這個人叫溫斯頓?丘吉爾。
丘胖子接二連三的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聲稱奧匈危機是未來大戰的前奏,各國不應該考慮如何在危機中獲取最大的利益,而應該聯手製止德國的擴張企圖。他甚至在文章中,公開聲稱“泛人類主義和它的執行機構是現代社會秩序的破壞者,為了維護文明社會的續存,我們應該立刻將這個惡魔扼殺在襁褓中”。
看完這篇文章林有德一度想要讓海伯特去做掉丘胖子,但那樣會違反他自己仿照先總理定下的秘密戰線“三不”原則,只能作罷。作為一個領袖,他不能這樣出爾反爾。
奧匈危機就這樣持續到了1933年四月中旬,奧地利人試圖拖死造反者的行動也宣告失敗了,顯然起義群眾從“某些人”那兒得到了糧食和生活物資上的資助。
本來奧地利人還很樂觀的認為“至少我們現在要餵飽的人少了一多半”,“因此帝國會撐過這個最艱難的時期”,但現實狠狠的抽了奧地利人一巴掌。奧地利人也想過要透過嚴禁走私的方式來阻止起義者從“某些人”那裡得到支援,但早已在崩潰邊緣的帝國海關和稽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