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神威 (第1/3頁)
大蘋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劍南軍確實正在大規模的砍伐林木,劉德海帶著五千士兵在兩側山坡上將高大粗壯的各種喬木放倒,柳鈞率騎兵負責用馬將這些長達數丈的樹木拉回軍營。人多力量大,半天時間,營地前部的空地上便堆滿了原木。
這些原木固然是可以用來搭建軍營的柵欄以及住所和箭塔,但這不是主要的用途,砍伐樹木是為了大規模的建造拋石機攻城之用。這一路上路途崎嶇,拋石機這樣的重型機械是絕對無法隨行的,所以,從一開始王源便捨棄了這種攻堅城必備的器械而選擇在需要事現場打造這玩意。
進入南詔國中作戰其實也提供了製造的便利,因為這裡最不缺的便是原木材料。這也是為何在弄棟城中,當李宓為王源帶來數百工匠的原因,這些工匠便是王源為了在攻城現場打造投石機而向李宓要求徵集的。眼下羊且咩城以及其後的龍首關太和城都是南詔的堅城,這個時候拋石機也該派上用場了。
拋石機是唐軍中常用的重型器械,在唐軍之中被稱為石炮車或是飛石車。唐軍中常用的制式投石機在王源看來還是小了些,雖然可以拋射三四十斤的巨石達三百五十步的距離,但在無論是體型還是射程都顯得太過濃縮。王源明白,這是為了攜帶的方便。高一七尺拋臂一丈,地盤上裝著實木小輪的拋石機可以用一匹馬牽引著隨軍行動,機動性也很不錯。
然而,此時王源需要製作的是比制式的拋石車起碼大上一倍,拋射距離起碼要遠百步以上的巨型投石機。當日在嶲州城外戰勝吐蕃大軍的時候,繳獲了不少吐蕃大軍所製作的“拋樓”。那拋樓其實便是吐蕃版的投石機,雖然粗糙,但是比唐軍中制式的拋石機看上去要威猛的多。
在嶲州停留的半個月裡,王源好好的研究了那些拋樓,發現吐蕃的拋樓和大唐的投石機各有利弊。大唐制式投石機比較堅固,拋射的精度也比較好,而吐蕃的拋樓雖然比較粗糙,但投射的重量大,距離也遠。在結構方面略有不同。
王源花了很大的精力畫了些圖紙,希望能夠吸取二者之長,製造出精度高,投射距離遠,投射重量大的新一代拋石機來。於是在大軍大規模伐木的時候,王源召集了軍中近九百名匠人,將其中善於製作軍械的巧匠挑選出來一百人,拿著這些圖紙跟著百餘名巧匠商量如何按照要求製作出滿意的投石機來。
王源和這些工匠在一起研究了一下午和一個整夜,次日上午,工匠們開始試著製作一架新的拋石機出來。百餘人一起動手,製造的速度驚人,上午開始製作,到了中午的時候一架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