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位三公,高堂隆也是十分和藹的與司馬師聊了起來。
隨著高堂隆的介紹,司馬師也聽出來一點不對了。不是別的不對,而是一共招生五百人,二百人都是汝穎宛洛出身的?
天下其他郡縣又將如何?更何況有些地方一郡只得一個名額?
看來是要回家與父親好好彙報一二了。
……
第二天,洛陽,太學。
姜維來到洛陽已有一個月整了。
離開了生活二十餘載的天水郡,姜維一路東行,從冀縣出發,沿著渭水道過陳倉,穿過整片關中平原進入潼關,再向東行到達洛陽。
一路上地理景緻不同,民生民情也不盡相同。天水之地頗為荒涼,到了關中後見到了一眼望不到邊的良田,經過了可稱巍峨的長安城,又經過號稱能以一擋百的潼關。
初到洛陽之時,姜維還是頗為興奮的。無論是在銅駝大街望見皇宮的宮門,還是太學門口近乎佔據半條街的石經,都讓姜維對未來在太學求學的日子充滿憧憬。
但一個月下來,姜維卻不免對太學有些失望之意。
太學傳授課業的博士自然比天水的儒士要博學,太學的館舍自然也比姜維自家的學堂大幾千倍。唯獨一點姜維不太滿意,那就是太學的同窗們。
同窗們大都出自世家大族就不說了,姜維自己也出身天水望族。但是這群十幾歲丶二十出頭的學子們,學習起來不甚用心,反倒是熱衷於相互品評丶比拼家世和穿著。
這種浮華的學習氛圍,才是讓姜維感到不舒服的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