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何時進攻?諸卿都議一議吧。」
還是曹休率先說道:「陛下,不如等大將軍所領的八萬步軍陸續到了無強口之後,再一同南進?況且朱蓋已經守住掛車,掛車到皖城也只有九十里。」
「以十餘萬眾堂堂正正向南推進,東吳兵力再多,能有我們多嗎?況且此番乃是陸戰,又何懼吳兵呢?人多勢眾本就是兵家正道。」
曹睿聽聞曹休之言,心裡已經開始嘆氣了。從無強口向西南的皖城,這一路的平坦之地最多也不過十里寬。十餘萬人南下,根本不可能同時一線鋪開。兵力再多,一時間又有何用呢?
此時的曹睿算是徹底明白,原本歷史中的曹休為何在皖城丶在石亭大敗而歸,損兵折將近萬人了。
此時的曹睿看向司馬懿的方向。兩人對視一眼之後,司馬懿並沒有說話。
曹睿站著輕咳了一聲,說道:「大司馬,朕以為若是十餘萬人同時南下,道路狹窄,定是施展不開的。還是定一下先後次序吧。」
曹休見自己之言兩次被皇帝反駁,於是也就拱手後坐下了。
早在從洛陽南下壽春的路上,一共十五日的路程中,曹睿就和司馬懿多次交流兵法。不得不說,司馬懿在軍事一途之上頗有些獨到的見識。
以司馬懿之論,用兵作戰最為重要之事,當是審將料敵丶審時度勢。
簡而言之,就是儘可能的搞到敵方的資訊。根據敵方的將領丶兵力丶後勤做出判斷,並根據時勢和人心逼迫敵方慢慢走到己方的舒適區。
然後再以己之長丶攻人之短。
確實頗為精妙。
曹睿本就沒有什麼軍事素養。在搞清楚了司馬懿的理論之後,結合許褚丶曹洪兩位早期就在曹營中的將領的腦中記憶,一併覆盤了曹魏起兵以來的所有戰爭。
勝,則必有所恃。
敗,也必有所短。
在司馬懿和劉曄等人丶也就是當今地球上最頂級的幾個軍事參謀的輔助之下,曹睿成功的將每次戰鬥的勝利原因,總結歸納成了一句話:那就是兵力要在時空範圍內正確配置,然後以多擊少。
所謂兵力在時空範圍內的配置,就是要熟悉各部隊的情況,透過合理的時間丶地理調動,在每個需要作戰的位置實現以多擊少的效果。
當然這個以多擊少,並不一定是要以兵力居多,而是要以戰力居多。
戰力的『多』,當然可以由更多的兵力實現。也可以由更高的披甲率丶更高的技戰術水平丶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