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思辨。
眾生皆可藉由深入研讀和體悟,從中汲取智慧,引領自身的生活修行以及工作,追求更為和諧、睿智的人生。
《道德經》第十一章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直白意思是:“三十根輻條,集中在車軸穿過的圓木上,圓木有空的地方,才對車有用處可行走。
而揉合黏土製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是器皿真正的用處能容納。
為房屋安窗戶,窗戶有空的地方,才對房屋中有實際用處取光亮。有形者對人們有利益,是由於無形者的輔助與功用。
在上古時期,曾經存在著這樣一個國度,這個國家的君王生性殘暴無比,視百姓如草芥,橫徵暴斂、肆意殺戮,使得整個國家都沉浸在無盡的黑暗與恐懼之中。
老百姓們的生活是一個個苦不堪言,他們終日勞作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住無安居,且還要時刻擔憂自家性命。
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怨恨與無奈,但面對強大的王權統治,他們只能默默地忍受非人的磨難。
有一日,不知從何處來了那麼一位智謀過人的智者賢達之人,他見聞了這個國家的慘狀,便是心生憐憫,決定挺身而出,前往該國皇宮,去勸諫這個國家的君王,期望能喚醒君王的良知,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當智者賢達踏入王宮之時,那金碧輝煌的宮殿與宮外貧苦百姓的居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讓他堅定了要勸說這個君王改邪歸正的決心。
當他見到君王之後,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禮,然後不卑不亢地呈上自己精心撰寫的諫詞文書。
他在文中詳細闡述了《道德經》中無為而治的深邃,並向君王說明了應以柔弱克鋼之姿,而非強橫無道之力去治理天下。
因為柔弱中包容萬物,如水般柔順,看似無力,實則蘊含著無窮的力量。而過於剛強則易折損,就如同那些只知憑藉武力逞強的暴君,最終往往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然而,這位自傲自大的殘暴君王聽了他之諫言後,不僅沒有絲毫反思之意,反而對這位智者賢達的忠告嗤之以鼻,甚至放肆地大笑起來,嘲諷道:“哈哈哈...如此荒謬之言也敢拿來進諫本王!本王統治天下久矣!靠的就是絕對的權力和鐵血手段,你一個外民豈知,只有強者才能令得眾人所臣服,行為軟弱者,那是無能,只會被一眾強橫人等所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