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松不少,對秉筆太監的要求,也不需要太高。
相反,給出具體意見建議的內閣輔臣,要求就很高了,這也是內閣輔臣必須是久經鍛鍊的飽學之士,文臣中的佼佼者才能擔任的原因。
內閣和司禮監互相制衡的這種政治格局,不能說不先進,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大明的國運有了將近三百年之多。只是再好的制度,都必須是人來執行,人出現問題了,制度再好都只會成為擺設。
接下來的時間,崇禎皇帝就不得不幹起了皇帝最重要的本職工作,也就是批閱奏章。
他在內閣票擬,司禮監給出意見的基礎上再看奏章,覺得都沒問題的,他就會讓人蓋章,如果覺得內閣輔臣給出的意見建議是對的,而司禮監這邊不對,就會改了司禮監這邊的意見後蓋章;如果覺得內閣輔臣的意見建議確實不合心意,不管司禮監的意見是什麼,都會硃筆御批,打回去重新讓內閣輔臣再議。至於暫時搞不清楚的,則先留中不發。
一般來說,奏章都是根據內容由分管的輔臣票擬的,可如果皇帝打回,那麼就是幾個輔臣要一起商議了。當然,也有的奏章內容,涉及了幾個輔臣,那也是要事先一起商量的。也是因此,內閣輔臣不能沒人,也不能隨便找個人就能勝任的。
相對來說,崇禎皇帝的工作,也還算是輕鬆的,可架不住量多啊!
以前的崇禎皇帝,是想學他的祖宗,事無鉅細,都是自己要過目處理的,也因此,從白天到深夜,忙得一批,也贏得了一個勤政的後世名聲,只是很可惜,最終還是做了無用功,亡國滅種了。
以如今崇禎皇帝兩世為人的眼光,再重新去看這些奏章的時候,他就能看出很多問題了。不過有些事情,他還是沒法拿準。主要是原本崇禎皇帝所知道的那些,其實很有限,對外界瞭解的不多,民生不熟悉,都是聽底下臣子所說的。而現在的他,雖然有後世的經驗,可剛穿越而來,這時代的事情,其實也不知情,這必然是要有個熟悉的過程。
因此,崇禎皇帝有心要從頭培養一批宮內心腹,而自己又要熟悉這個時代的情況,這些奏章就都要看,也要批閱,或同意,或否決,或留中一一作出處理。
如此一來,時間過得很快,就感覺眨眼間就天黑了。
看著還有很多奏章沒處理完,而司禮監那邊又送來一大堆奏章,崇禎皇帝就感覺腦袋有點大。不過沒辦法,誰讓自己是皇帝呢,還是要繼續處理才行。
在稍微歇息的時候,他也看了下竊聽系統。發現曹化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