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3頁)
哈尼大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此“數”將不再等同於“術”。而是作為一門可論證,可發展,可創造的學科,向著更為寬廣的道路邁進。
作為大唐的有識之士,孔霖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震撼。
他震撼於這份答卷對時務的剖析透徹,震撼於這種於傳統有異的論證方法。當這麼一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添為開天闢地頭一遭的“時務策”答卷放在他面前,他幾乎不能將它同那個大眼睛的小姑娘聯絡到一起。
王融於算學一道有天賦。對這一點孔先生從不否認。他甚至可以說,與她同年齡的學子都難望其項背。
府試算魁,聯賽登頂。
一路走來,她幾乎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在決定要收下王融當弟子之後,孔霖嘗託人調查其背景。反饋回來的訊息很簡潔,概括起來那就是平淡無奇四字。
出身小富之家,有嚴母幼弟相依,每每旬考排在末等,其中以算學最堪憂。基本上十題裡能對一題那都是僥倖了。
這般資質,與孔先生所見的那個大眼靈動的小娘子沒有一絲重合的地方。但偏偏,凡是認識小姑娘的人都認定此人乃是王融。
那他就姑且將其歸為“開竅”罷。
學海有三友,則此生無憾。謂之,書義,同道,優材。前兩者他都有了,剩下這最後一項仍然抱憾。王融的出現恰好填滿了這一缺憾。他會傾力施教,以王融的資質,不出幾年,定會有所成就。
不曾想,這位看重的弟子已經走到了他的前頭。而以王融的年齡,實難想象這項研究乃是她的草創。有此一問再正常不過。
“我幼時曾結識一位老者,他教了我一年,雲遊去了。”
“可知那位先生下落?他是北上了還是仍在我大唐境內?”孔先生連聲追問,急切之情溢於言表。
眼見向來從容的孔先生失態,王融有些心虛地別過臉,“我只記得他最後傳回來的訊息是到了安陽……”
安陽府在南唐以北,毗鄰太行山,與閔氏的北唐接壤。“曲先生”既然到了安陽,那便極有可能出了南唐,去北唐遊學了。且王融如今一十有二,她幼年得見的老者如今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又失去蹤跡這麼多年,魂跡尚存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了。
是以除了感嘆幾句無此機遇外,孔先生也不再糾結。他長嘆口氣,攏著袖子招呼王融同行。
王融問去處,孔先生笑了。探出兩指彈了彈袖口幾不可見的浮塵,朗聲道,“你祖母不是要給那位送書麼?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