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獻俘 (第1/5頁)
寫離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太子妃幫著批閱奏書,太子終於能躺著養傷。
他在靈州一役中受了幾處傷,最重的一處在左臂外側,失了不少血,又在大雨中淋了一夜,傷口癒合格外慢。
那時他既要與吐蕃議和,又要主持重建,回京以後仍舊馬不停蹄地奔忙,一直沒什麼機會將養。
便是此時躺在床上,他這根繃緊的弦也不敢稍有放鬆,皇陵獻俘之期近在眼前,他要藉機扳倒薛鶴年一黨,有許多事需要部署。
他召僚佐親信來東宮議政,也不避著太子妃,甚至還時不時問問她的意見。經過靈州一戰,東宮僚佐知道太子妃胸有丘壑,心懷社稷,不是一般閨閣女子,不過讓後宮女子聽政,心裡多少有點犯嘀咕。
然而太子擺明車馬,明白無誤地用行動告訴他們,太子妃就是他信重之人。而太子妃雖少言寡語,每每論及朝政,總是切中要害,胸襟見地不輸男子。
慢慢的,他們也就習慣了這個纖秀倩麗的身影。
寧彥昭也時常出入太子的外書房,他如今已不是翰林待詔,釋褐從八品左拾遺,一入仕途便是天子近臣,可謂前途無量。尉遲越對他的器重栽培之意顯而易見。
對太子的知遇之恩,寧十一心懷感激,而對他拆散自己良緣的怨憤卻慢慢淡了。
經過西北之行,他便漸漸明白,太子實在比他更瞭解沈七娘,而比起安於室家的官宦夫人,與太子並肩而立的她更加光彩照人。
他或許會喜愛她,戀慕她,賞識她,但永遠不可能像太子那般對待她。
時至今日,他終於能放下心底的那一絲不甘和執念,她很好,比初見時更好,但註定不屬於他。
不久後,長安城中傳出寧拾遺與盧老尚書女孫盧五娘訂親的訊息。
盧家也罷了,寧家人喜出望外,尤其是寧二夫人。
先前看中的兒媳成了太子妃,兒子的婚事便有些尷尬。
他是進士科狀元,想結親的人家不少,然而做母親的總想給孩子最好的,不願委屈了孩子,非五姓女便直接婉拒,連相看都免了。
如今可好,盧家同為世代簪纓的五姓世家,盧老尚書又是當朝宰相,盧家小輩也上進,既有顯貴門第又有實權,盧小娘子的品貌才學亦無可挑剔,只是還未及笄,要等兩年才能完婚。
真要論起來,這門親事卻比沈家的強多了——沈大郎庸懦無能,還算出息些的沈二郎被革職,沈家的小輩多是紈絝。
當時看來是求之不得的好親事